徐 艷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300)
《雙城記》是英國現實主義代表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小說以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巴黎和倫敦為背景,圍繞著馬奈特醫生和達爾奈等人的命運展開故事,塑造了一群閃耀著人道主義光芒的人物形象。
馬奈特醫生是整部小說的中心人物,故事情節因他而展開。法國貴族埃弗雷蒙德侯爵的弟弟看中自己領地上的一個美麗農婦,把她搶來供自己淫樂,農婦的弟弟被侯爵弟弟刺傷,農婦受辱后發瘋。侯爵兄弟請馬奈特醫生給農婦和她的弟弟治療。不久,二人都因傷病過重死去。出于正義感,馬奈特醫生毅然寫信向當局揭露真相,結果信件落在侯爵兄弟手中,兄弟倆把馬奈特醫生投進巴士底監獄。18年后,馬奈特出獄女兒團聚。女兒戀愛的對象達爾奈是個熱情善良的小伙子,馬奈特得知他是埃弗雷蒙德侯爵的兒子,但并沒有把對埃弗雷蒙德侯爵兄弟的憎惡轉移到達爾奈頭上。在得知達爾奈已經與自己的家庭決裂后,馬奈特更加悉心呵護他與自己女兒的真誠愛情。在達爾奈因出身被捕后,又冒著危險去營救他。可以說,狄更斯筆下的馬奈特醫生人道主義精神的化身,在他身上,狄更斯寄托了自己全部的理想和希望,他企圖通過這一人物形象告訴大家,正直、寬容、仁愛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能夠化解一切邪惡和仇恨。
如果說馬奈特醫生是小說的主人公,那銀行家洛瑞就是主人公的保護神。馬奈特入獄后,妻子生下女兒露西,兩年后妻子病重,因馬奈特從前是臺爾森銀行的老客戶,所以妻子臨終前將露西托付給臺爾森銀行的經理洛瑞。洛瑞將露西接到倫敦監護她長大。在給露西講述她父親故事的時候,洛瑞一再聲稱自己“是個生意人”,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完成生意上的任務”,但在馬奈特父女團聚時他臉頰上那與業務無關的淚水告訴我們,他有著善良的內心和充沛的情感。事實上,他沉著、剛毅、機智,有正義感和責任心,沒有他的安排與照應,馬奈特不可能在倫敦過上安寧的日子,也不可能從坐牢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在后來營救達爾奈的過程中,他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所做的一切遠遠超出“做生意”的范疇。洛瑞是狄更斯理想中的人物,是擁有超凡能力的人道主義者。
露西是愛與溫情的化身,她一直以為自己父母雙亡,在得知父親還活著的時候,高興得暈厥過去。初次見到從監獄里被營救出的父親,她表現出超乎年齡的勇敢和耐心:“滾滾熱淚流下了她的臉頰,她把自己的雙手放在唇上親了親,向他送去一個飛吻,然后把雙手抱在胸前,仿佛抱著他那受盡磨難的損壞的頭。”回到倫敦后,她對父親悉心照料,用愛治愈了父親因長期遭受迫害而崩潰的神經;同樣是她的愛,填平了與出身貴族階級的達爾奈之間的階級鴻溝。這是狄更斯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她的美麗、善良和愛足以治愈一切苦難。
這是整部小說中最讓人感動的人物,將人道主義發揮到極致。
西德尼·卡頓,是斯特里弗律師最得力的助手,他酗酒成性,看起來吊兒郎當、前途無望,但實際上心思細膩,才華出眾,用小說中的話來說:“他富有才華,情感高尚,卻沒有施展才華、流露情感的機會,不能有所作為,也無力謀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癥結所在,卻聽天由命,任憑自己年復一年地虛度光陰,消耗殆盡。”他不僅相貌跟達爾奈相似,就連喜歡的姑娘都是同一個人。認識露西之前,他跟著斯特里弗那樣一個不學無術的市儈分子混日子,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結識了露西,他的生活第一次向相反的方向行進了。但當他發現自己的朋友與露西相愛時,就壓抑了自己的感情,而且他也深知自己配不上美好的露西。達爾奈被判死刑,他非但沒有竊喜,反而擔心失去了達爾奈的露西該如何活下去,他們的孩子將會有怎樣的命運。這時的達爾奈把心底的愛化作戰斗的動力,發揮他出眾的才華,精心策劃了一場移花接木的好戲,買通獄卒混入監獄,給達爾奈打了麻醉針,用自己把達爾奈換了出來,從容走上絞刑架,完成了自我救贖,實現了他最渴望擁有的生存價值。這是作者著力塑造的理想人物,是將人道主義以最極致的方式展現出來的平民英雄。
當然,《雙城記》中也有埃弗雷蒙德侯爵兄弟那樣冷酷殘暴、十惡不赦的封建貴族,有德發日太太那樣被仇恨蒙蔽心靈、變得比仇人更為兇殘的惡人,他們的下場是對他們對好的評價。而這些閃耀著人道主義光芒的形象用仁愛和寬恕精神化解了人世間的仇恨,教化了被仇恨扭曲的心靈,使人們在精神上獲得新生。他們不僅是文學領域里一批成功的人物形象,對我們當前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