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最新政策表明,貴州將最大限度的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但減種不是不種,而是要種出優質、種出創新、種出經濟效益。因此,更需要不斷提高玉米栽培技術,從選種、播種、整地、施肥、灌溉等各個方面突破技術難關,實現科學栽培。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77
1 選育良種
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是實現玉米穩產高產的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貴州多高原山地,氣候干旱,土壤瘠薄,缺少大面積耕地,自然條件處于劣勢。所以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環境特點選擇不同的玉米品種:在少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建議選擇“豐產型”品種,如果當地生產條件較差,自然災害較多,則應選擇“穩產型”和“抗逆型”品種,保證品種的選擇與當地的土地、環境、氣候以及種植方式相貼合。嚴格按照科學方式選擇玉米品種之后,需要精心挑選出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的優質籽粒,通過浸泡、晾曬等一系列處理方式之后,進行播種栽培。
2 精細化整地
玉米作為一種深根系作物,在整個生育期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來保證正常生長需求。要想實現玉米穩產高產,需要在播種前切實做好精細化整體工作。一般來說,整地深度要控制在20~30cm,以防深度不夠后期出現倒伏現象。整地的同時還要施入足量底肥,大致上每667m2地分別需施撒農家肥2000~3000kg、復合肥50kg、磷肥10kg,鉀肥10kg,可根據田間缺肥情況作具體調整。
3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播種時間對于種子發芽和出苗有著直接的影響。播種前,需要對當地氣溫和天氣狀況有所了解,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一般4月中旬之后,當平均氣溫達到8~10℃以上時,可以進行播種。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采用覆蓋地膜的方式來調節田間的溫度和濕度,從而改善玉米的生長環境。除此之外,在播種時還需要考慮到玉米的定植密度。一般來說,定植玉米幼苗3500~4000株/667m2。地力水平、水分條件較差的地區,定植玉米幼苗2800~3500株/667m2。采取寬窄行種植,有利于每一株植株都能更好享用陽光、水分和土壤的條件,對植株生長具有很好的幫助。一般情況下,寬行為80cm,窄行為40cm。
4 科學施肥
實現玉米穩產高產需要科學施肥,根據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發育情況,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案。一般來說,玉米生長分為3個階段:苗期,玉米幼苗生長緩慢,對肥水的要求較低,此時不需要太多肥料。拔節至開花期,玉米植株生長速度加快,需要根據穗的生長情況進行施肥,此時的穗肥能夠幫助玉米快速地成長,肥料方面可以選擇碳銨或者尿素,此次追肥需要占到總量的50%以上;后期,玉米對肥水的吸收速度變慢,需求量也在減少,追肥量也需要相應降低。
5 合理灌溉
貴州氣候比較干旱,降水較少,種植玉米需要依賴人工灌溉。灌溉時需要考量玉米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水量也有所區分,同時自然天氣情況也應納入考量范圍。玉米作為高稈作物,種植時留有較寬的行距,因此比較適合溝灌。溝灌可以節約用水,避免浪費。如果能夠結合玉米寬窄行的種植特點,采取隔溝灌水,將更有利于節水。在必要條件下,也可以采用噴灌或滴灌的方式。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考量玉米的生長發育情況,一旦發現土壤中含水量過低,則需要立即進行全面灌溉。
6 防治病蟲害
制定科學合理的預防方案,同時加強田間管理,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對于提高玉米的整體產量具有重要的幫助。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葉斑病、銹病、紋枯病等,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可以防治大小葉斑病,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也可對大小葉斑病起到有效的作用,紋枯病可用5%井岡霉素500倍液噴施。玉米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蟲、玉米蚜等。玉米螟、粘蟲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噴殺,用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3%天達啶蟲脒1500倍液噴灑植株,可以有效殺死玉米蚜蟲。
7 適時收獲
玉米成熟后,需要選擇適宜的時間收獲。過早收獲籽粒粒重降低,飽滿度不佳,影響質量和品質;過遲收獲,若果穗發生霉爛則損失慘重。因此,收獲時間宜選擇完熟初期到中期,此時植株呈現黃色,果穗苞葉松散,籽粒飽滿充實、有光澤,是收獲的最佳時間段。另外,收獲后的玉米不要忘記及時晾曬。
8 結論
玉米種植要想實現穩產高產的目標,從選種、播種開始,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每一步都需要科技的保駕護航。不僅需要因地制宜,綜合考量土壤、氣候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確保種植結構最優化、生產效果最大化,也要考慮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切實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任淑婷.玉米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2016(69).
[2]陳紹軍.論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J].大科技,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