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尊印
摘 要: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機械化技術和機械化方法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應用和推廣,不但降低了勞動力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小麥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其發展必然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因此實現小麥的機械化種植并采用新技術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本文根據小麥種植機械化問題,提出相應的小麥種植新技術。
關鍵詞:小麥;種植機械化;問題;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80
1 小麥種植機械化
1.1 小麥種植機械化優點
小麥種植機械化技術的使用,降低了小麥播種的時間,提高了小麥播種的效率,從而保證小麥能夠在合理的時間內及時完成播種工作,以免影響小麥的種植工作,小麥在適合的時間段內完成種植便能很好地提高小麥的產量,保障小麥種植戶的效益。小麥種植機械化以后可以極大地減少人工種植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2 小麥種植機械化問題
關于小麥種植的機械化問題,雖然目前在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小麥種植機械化,通過機械化設備和機械化手段提高了小麥種植效率,但是在機械化的過程中如果不對某些關鍵要素進行嚴格控制也會影響到小麥的生長。在耕作的深度和淺度上,在采用機械化種植以后,機械化設備在進行耕作時旋耕的深度會控制在20cm以內,翻耕一般控制在20cm左右,該耕作比較淺,在土壤層不易變薄的情況下根系也比較淺,從而導致水分和養分都不能被充分吸收。如果遇到降水和灌溉的情況,還會出現滲漏問題,影響小麥生長。在施肥的過程中,機械化手段的旋耕會使大部分的肥料出現在土壤表層,導致肥料不易被吸收,容易揮發,降低肥料的利用率,從而影響小麥的實際生產量。在機械化種植過程中耕作的深度難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也會影響小麥生長。比如旋耕過程土壤比較淺且稀松,如果這時的管理人員經驗不足則很難控制好耕作的深度。總之,小麥種植機械化過程中,雖然總體上是解放了勞動力,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上依舊存在著比如耕作深度、施肥管理等問題。從而影響小麥的生長總量。
2 小麥新技術的應用
影響小麥種植機械化中小麥產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小麥的種子、播種技術、病蟲害防治以及施肥管理等。因此,需要在考察各地水文、氣候、土壤等條件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小麥種植品種,優化各種種植技術,采取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并進行合理的施肥管理。關于提高小麥種植產量的科學播種技術主要有單項播種技術和復式播種技術。
2.1 單項播種技術
單項播種技術又可以分成精確少量播種和精量播種2項,前者指的是通過精確計量種子數量的方式將小麥的種子少量地種進土里。該播種方式采用的播種設備主要是外槽輪式的排種器,針對種植量大的,在播種時先精確計算好小麥種子的數量,用小槽輪將種子種進土里,這樣可以使得種子能夠均勻長出。針對播種量較小的情況,可以直接使用外槽輪播種,該播種方式最大的優點是播種出來比較均勻。后者精量播種指的是針對土壤肥沃的播種田,比如采用水平盤式播種器進行播種,該方式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使得小麥獲得充足的光照和養分,從而促進其生長,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此外播種方式效率較高,成本低,操作也比較簡單。使用錐盤式播種,成本較低,使用較為方便,可靠性和通用性較高,使用氣吸式排種器,使用真空真流的壓力來實現,工作速度較高,能促進小麥產量提高。此外,在精量播種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及時的除草工作,并使用合理的施肥方式,做好相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提高小麥產量。
2.2 復式播種技術
復式播種技術也包括2個方面,稻茬麥淺旋耕播種,在采取該方式進行播種時,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鎮壓、蓋籽、碎土和滅茬,根據工作流程進行播種。傳統的方式是采用犁耙來翻動耕作層表土,然后再進行碎土和播種工作,但是稻茬地里水分含量較高,土質比較粘稠,所以無法有效地完整整的,而且會產生播種不均勻的問題,影響小麥播種效率和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該播種方式已實現了條播技術的結合,從而提高了播種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小麥的產量。免耕施肥技術,在開展該播種工作時主要的內容包括鎮壓、覆土和施肥、旋耕等,也包括使用各種裝置來進行播種和施肥。比如在排種和排肥期間采用鎮壓輪操作,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促進小麥的正常生長。在小麥播種和對其施肥期間采用復式播種技術,可以減少工作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
3 結語
隨著各種小麥種植技術和種植設備的研制成功,目前部分地區已經改變了傳統的人工種植方式,采取機械化設備和機械化手段來進行小麥的種植和管理。但是小麥的機械化種植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因此為了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關于小麥品種改良、播種技術優化、病蟲害防治等新技術和新措施需得到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孫福軍.小麥種植機械化與新技術探討[J].農家致富顧問,2016(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