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徐晶
摘 要:我國作為漁業生產大國,擁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但隨著近些年來的過度捕撈等問題,使得我國原本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正在迅速減少,對我國漁業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將通過結合當前我國保護和利用海洋漁業資源的現狀,嘗試對如何加大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實現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出幾點有效的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海洋漁業資源;資源保護;可持續利用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93
作為我國至關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發展海洋經濟意義重大。而在此過程中,保護和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則是新時期下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大重要內容。針對現階段我國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的持續減少等問題,如何有效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并實現其可持續利用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圍繞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1 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現狀及問題
1.1 資源總量減少
根據我國2014年的全國漁業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全年水產品產量為6450萬t,與同期相比增長了4.5%,而截至2017年,我國水產業總產量已經突破了6500萬t,全國漁業經濟總產值將近21萬億元,其中海洋漁業產值突破了11萬億元。雖然近些年我國海洋漁業產值以及產量均呈現出明顯的遞增趨勢,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捕撈產量則在迅速激增中,到2017年我國捕撈產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t。過度捕撈的現象日益嚴重,使得近些年來我國魚類的總量明顯減少,出現了大量的小雜魚,質量普遍較低[1]。
1.2 漁獲物低質化
通過從網絡中了解到,目前我國漁獲物的組成出現了明顯的低齡化和小型化特點。相比于2000年以前,我國漁獲物的營養水平呈現出逐漸遞減的變化趨勢,特別是主要經濟魚蝦類很難形成汛期產量,絕大多數漁獲物為體型較小、營養水平較低的幼魚。尤其是在部分近海地區,漁民為了能夠捕獲更多的漁獲物并盡可能減少成本,采用小型船只底托網作業的方式,不僅導致底層以及近底層魚類資源嚴重衰退,同時也對底層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不利于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 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對策
2.1 完善法制建設
為了能夠切實保護我國海洋漁業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本文認為我國需要盡快完善法制建設工作,針對我國當前的海洋漁業資源及其保護利用現狀和存在問題,依托國家目前出臺的《漁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各地區需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盡快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將漁業立法從原本簡單的單項規定逐漸轉變為綜合性各項規定,使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能夠擁有完善的法律基礎保障。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漁業執法力度,要求漁政、海監等通過積極溝通協作,形成合力進行統一集中的海上執法,在嚴格參照我國相關執法要求下,大力開展文明海上執法活動,并主動加強漁政裝備、設施等建設工作,為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創造有利條件[2]。
2.2 開展資源修復行動
在海洋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觀的引導下,我國還需要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資源修復行動,譬如說通過積極發展海上牧場工程,靈活采用各種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對淺海灘涂進行合理利用,在加大對海水養殖業的發展和扶持力度下,積極發展遠洋漁業以及水產品深加工。利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通過依靠科學技術創新和加強海洋漁業資源管理2方面,在進一步推動我國現代漁業發展的同時,提高海洋漁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以及經濟效益。
2.3 控制近海捕撈強度
有效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實現其可持續利用的一大關鍵便是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在此過程中,我國需要積極加強自然資源價值觀的建立和宣傳工作,使漁民能夠主動意識到合理捕撈和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重要性,減少直至杜絕濫捕、過度捕撈等行為。與此同時,各地區還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經濟發展情況,將漁業同其他產業譬如旅游、文化產業等進行充分結合,發展休閑漁業等,為漁業發展提供新方向、新動力。在配合嚴格的監督執法以及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等措施下,必然能夠實現我國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 結語
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但由于受到過度捕撈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使近些年來我國海洋漁業資源的總量以及漁獲物質量出現了明顯下降。因此本文認為,我國需要在立足漁業法的基礎上積極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并加大漁業執法力度,對過度捕撈等行為予以嚴格控制,同時積極發展休閑漁業、海上牧場等項目,從而有效實現對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王一笑.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捕撈策略探討[J].北京農業,2016(1):104-105.
[2]丁燕飛.山東省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