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華
【摘 要】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相關常規(guī)生化檢驗指標的應用價值。方法:研究對象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日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乙肝50例、丙肝50例)患者及50例正常體檢者,將不同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檢驗1組(乙肝)、檢驗2組(丙肝),比較三組的白細胞(WBC)數(shù)目、血小板(PLT)、谷丙轉氨酶(ALT)、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A/G)指標,探討各組在不同指標上的差異。結果:檢驗1組、檢驗2組在WBC、PLT上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在A/G上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在ALT上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而在A/G上檢驗1組顯著比檢驗2組高(P<0.05)。結論:臨床在診斷病毒性肝炎時可根據(jù)常規(guī)生化檢驗指標進行診斷,將此方法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血常規(guī);生化檢驗;病毒性肝炎;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肝炎病毒引發(fā)肝臟病變的一種傳染病,患者會在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惡心、食欲下降、乏力等多種表現(xiàn)較為明顯的肝炎癥狀,根據(jù)人體的不同,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慢性病毒性肝炎[1]。其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食欲減退、肝區(qū)疼痛,有些患者會逐漸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一旦發(fā)病常導致機體全身多系統(tǒng)受損,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2]。現(xiàn)我院展開研究,探討常規(guī)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報道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3月至2018年3日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乙肝50例、丙肝50例)患者及50例正常體檢者,將不同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檢驗1組、檢驗2組,50例檢驗1組病人男女比例為31/19例,年齡23-72歲,平均(45.67±4.72)歲;50例檢驗2組男女比例為30/20例,年齡24-71歲,平均(45.57±4.63)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0/20例,年齡24-72歲,平均(45.62±4.65)歲.組間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相關常規(guī)生化檢驗,具體措施包括:選用ABX120全自動血常規(guī)檢測儀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主要檢測項目有WBC、PLT;使用全自動日立7600生化分析儀進行生化檢驗,主要檢測項目有:A/G、ALT。整個檢驗過程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研究對象WBC、PLT、A/G、ALT。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實驗結果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展開分析,用t檢驗計量資料,表示方法為(均數(shù)±標準差),用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方法為百分比,當P<0.05時代表組間數(shù)據(jù)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三組血常規(guī)指標 檢驗1組、檢驗2組在WBC、PLT上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參考表1。
2.2 對比三組生化指標
檢驗1組、檢驗2組在A/G上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在ALT上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而在A/G上檢驗1組顯著比檢驗2組高(P<0.05),參考表2。
3 討論
我國是病毒性肝炎感染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及方式的不斷變化,病毒性肝炎發(fā)生率呈不斷上升趨勢[3]。若早期未能進行及時治療,會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出現(xiàn)肝硬化、急慢性肝炎,嚴重時甚至引起肝癌,因此,早期診斷治療顯得尤為重要[4]。黃嬌鳳、林蘇、王挺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5],肝炎病毒不僅會侵害肝臟,也會影響到機體其它器官,因此,其血常規(guī)及生化指標會發(fā)生顯著變化。彭芝梅、蔡愛玲、楊慧等人發(fā)現(xiàn)[6],病毒性肝炎患者相比健康人群其WBC、PLT顯著較低,臨床可針對此點就行診斷。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WBC、PLT上三組相比,檢驗1組、檢驗2組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在A/G上三組相比檢驗1組、檢驗2組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在ALT上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而在A/G上檢驗1組顯著比檢驗2組高(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造血功能出現(xiàn)障礙,導致白細胞計數(shù)降低;且該病會引起患者脾功能亢進、骨髓破壞,導致血小板減少,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由于肝炎會導致肝細胞受到損害,會使血清中本種物質(zhì)濃度增高,如ALT等。
綜上所述,病毒性肝炎可通過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驗來診斷,此方法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張敏娜,袁月,貌盼勇等.中國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發(fā)病與死亡趨勢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36(2):144-147.
黃金保,徐秀亮,胡義忠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體的變化[J].檢驗醫(yī)學,2015,30(7):731-733.
李春楊,戴明佳,汪莉萍等.老年病毒性肝炎臨床特點及防治措施[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380-382.
彭芝梅,蔡愛玲,楊慧等.病毒性肝炎相關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驗項目的臨床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16):234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