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晨曦
【摘 要】目的: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重癥監護室(ICU)救治患者在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方面的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ICU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104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52,常規護理)、實施組(n=52,預見性護理),比較2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結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機械通氣、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ICU救治患者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提高護理效果,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風險。
【關鍵詞】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VAP指的是指患者在機械通氣48h后到不管后的48h之內引起的肺炎,這是在給予患者機械通氣過程中比較常見并且相較嚴重的并發癥,若患者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很容易導致脫機困難,因此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同時還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ICU給予患者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須高度重視護理配合,最大限度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本研究主要探討給予ICU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方面的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4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ICU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者均由本人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按隨機數字法將入選者分為兩組,各種均為52例。對照組性別:男31例,女21例;年齡:24~75歲,平均(60.4±2.1)歲;病程:23d~20個月,平均(15.3±4.2)個月。實驗組性別:男32例,女20例;年齡:22~73歲,平均(60.1±2.6)歲;病程:20d~22個月,平均(15.7±4.0)個月。入選者相關疾病資料對比,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根據相關的無菌操作干預嚴格實施護理,定時為患者進行吸痰、協助患者翻身叩背,同時還要定期更換呼吸機的管路,提供集體營養,使得患者的水電解質保持平衡。實驗組則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①正確吸痰:護理人員準確把握吸痰指征、時機、方法,實施吸痰時盡量一次吸凈,深部痰液可通過拍背護理促進患者有效排痰。痰液進入大氣道后再實施吸痰,最大限度將吸痰次數減少。②加強體位護理:讓患者保持半臥位,將其床頭抬高至30°;實施翻身護理1次/每隔2h,指導患者合理轉變體位,從左側半臥位變換為平臥位,然后再變換為右側半臥位,再轉換為平臥位。③加強呼吸機管道及呼吸道管理:呼吸機管路更換1次/周,濕化液每日進行更換,發生污染立即更換。及時傾倒呼吸機管路中冷凝水,集水瓶放置位置須低于管路位置,放置冷凝水反流造成感染。氣囊使用之前須自行檢查其是否存在松動、漏氣情況,充氣須均勻,合理控制充氣量,防止充氣量過小引發氣囊上端分泌物進入患者下呼吸道,充氣量過大引發氣管黏膜受壓。氣道濕化選用蒸汽加溫加濕級氣管內直接滴注方法,濕化瓶內滅菌水每日進行更換,及時將氣道分泌物清除干凈。④其他護理: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手部清潔,加強病房管理,避免細菌增生。
1.3 評價標準 觀察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護理合格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形式表示,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治療期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5.76%(3/52),對照組發生率為30.76%(16/52),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經過相應護理干預后,實施組患者平均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顯著更短(P<0.05),表1。
3 討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為ICU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為通氣治療時間過長,患者痰液無法獲得及時、有效排除[2]。該病癥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總體療效及預后均產生不利影響,如可導致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延長,為撤機帶來不便,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其治療費用等。本研究在ICU患者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后,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控制、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縮短等方面均獲得良好效果。
既往研究顯示,給予危重癥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時,同時配合科學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提高總體治療及護理效果,對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3]。預見性護理為一種在臨床中得到越來越普遍應用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的變化和進展規律、治療方式特點,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預見性地對其可能發生的相關問題進行科學判斷,并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4]。本研究將預見性護理干預用于實驗組患者ICU護理中后,該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平均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機械通氣治療ICU患者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風險,減少發生率,促進患者獲得更快康復。
參考文獻
楊敏,劉敏.預見性護理在內科重癥監護室感染控制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230-231.
陳曉華,李雪梅,劉婷,等.預見性護理對于降低ICU機械通氣患者非計劃拔管率的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6,3(10):45-46.
陳玉潔.預見性護理在兒科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鼻飼患兒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12(s2):52-53.
何小萍,郭美華,鄒莉,等.預見性護理對心胸外科ICU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8):2858-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