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丫 趙川
【摘 要】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對學生的管理,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大學生在思維方式、行動力,接受力和對教育的認知都有自己的一定見解,本文通過對當代大學生在校的實際情況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學生;管理;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4-0191-01
新時代已經賦予了我們對大學生管理工作新的使命,我們只有在新思想的指引下腳踏實地、努力創新、志存高遠、積極進取,不負時代賦予學生的責任、不負民族寄予學生的希望,用我們的知識與智慧去指引學生。
一、分析學生管理者工作對策的意義
為了培養出更多的社會主義實用型專業人才,學校對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生活以及活動計劃上都要進行全方位的協調和管理 。勇于在教育實踐中探索,具有開放性、求異性、動態性、客觀性和多向性特點的現代管理思維模式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其次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最后是適應社會法治化進程的需要。總之是“千教萬教,教人做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切實做到“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二、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高校最基本的任務目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出高素質、有創新能力的高端專業型人才,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發展、人文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意義。目前我國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政策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以生為本”“以職業素質提升為重點”“校企合作,全程育人”的管理理念并且要堅持引導為主,服務學生為先,堅持全面發展和個性充分發展相結合。
(一)要有創新意識,在新形勢下要對學生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高校學生管理的方式方法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管理方法趨向單一;學生管理工作的統一性、持續性和統籌協調性不強;因此我們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辦公管理隊伍。整合教育管理機構,開展深層次合作樹立科學的學生管理理念。要求學生管理人員要樹立為學生的服務意識,改變過去對學生的態度差、工作不負責、以偏概全的現象,樹立以學生為本,從根本的角度處理工作,對學生的事情要事事上心,加大與學生的溝通;但是對于無視學校規定、違背學校管理政策的學生必須嚴加懲處。
(二)要有責任意識,把積極的心理學運用到學生的管理工作中。目前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而且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幾乎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們提供了十分優越的物質,因此大部分學生容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心等特點。我們要堅持引導為主以服務學生為先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堅持個性的發展,掌握學生的需求,這樣的教育和管理不但可以改變學生的行為模式,也可以感染他們的內心。
(三)要有服務意識,樹立服務觀念。一是高校工作者要站在學生的立場,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安排工作。二是高校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服務觀念,改變之前單純的灌入管理模式,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管理者要轉到以引導為主,服務為輔上來。注重“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社會意識,民族意識。學生們要認識到自己肩負著振興中華的使命,建設社會主義與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只有積極參與到現代化建設中來。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好,人民才會越來越幸福。
(四)要有擔當意識,敢于人先善于擔當才是大學生立身之“本”。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培養具有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通過榜樣示范、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倡導青年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的責任意識。鼓勵學生求學問道和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相統一,引導青年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成才報國。
三、結語
社會主義新形勢之下,教育改革方面也是穩步進行,同時作為高校學生管理者也要與時俱進,一方面要改變以前落后的管理方式及理念,另一方面也要實現管理、教學、以及服務三者之間的協調與統一,以學生為本,加強服務育人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張鑫.新形勢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思考[J].職業教育,2018(4).
[2]冉杰俊.淺析當代大學生日常管理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J].新校園(上旬刊),2014(9).
[3]劉宗群.新時期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人文關懷的滲透[J].求知導刊,2015(16).
[4]張松坡.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