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芬
【摘 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女性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對圍生期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對妊娠期知識、分娩期知識、產褥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人員在護理規范、溝通能力、服務范圍上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能提高產婦對妊娠與分娩的知識掌握,同時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健康教育;婦產科;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上世紀末時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并明確將健康教育納入婚前檢查、孕產期保健、嬰幼兒保健等內容中,且保健法明確指出,婦女有權獲得相應的衛生保健服務,安全的通過妊娠與分娩,醫務人員應當為妊娠期女性提供懷孕、妊娠、分娩及哺乳等保健知識[1]。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與行為干預,為個人或群體授予衛生保健知識,從而樹立健康觀念、建立健康行為與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教育活動,最終達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目的,在護理工作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此外,有研究指出[2],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對疾病的掌握、治療依從性以及護患關系的改善。如何做好婦產科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產婦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改善護理質量是目前我院重點關注的。現將既往婦產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女性的護理工作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旨在突出健康教育對護理工作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女性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行順產或剖宮產,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19~36歲,平均(27.5±3.4)歲;孕期36~42周,平均(38.9±1.1)周;孕次1~3次,平均(1.1±0.5)次。觀察組年齡20~38歲,平均(27.3±3.5)歲;孕期35~40周,平均(38.4±1.3)周;孕次1~4次,平均(1.3±0.3)次。兩組產婦在性別比、孕期、孕次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宣教、術前指導、術后指導及心理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將專業化的圍生期知識通過開辦健康講堂、開設健康專欄、解答孕產婦疑問、隨時宣教、發放健康教育資料等方式進行實施,具體如下:①妊娠期健康教育:妊娠期為孕婦開設健康教堂,采用個別訪談、電話指導、健康資料的發放、經產婦經驗分享等方式向孕產婦講解、傳授相關的孕期保健知識。患者入院期間可采用一對一產科宣教,及時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況與生理變化,讓產婦了解分娩的相關事項、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糾正患者的不良情緒,讓其以平和的心態迎接分娩。②分娩期健康教育:該時期應當對產婦講解分娩的生理過程,分娩時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并告知改善不適感的相應措施與技巧,必要時可與產婦進行其他話題的互動,轉移產婦的注意力,緩解產婦因不適感出現的不良情緒,告知產婦想象新生命誕生時的美好,提升產婦分娩信心。③產褥期健康教育:為產褥期婦女制定完整的健康教育計劃,包括對其身體與心理狀況的評估,護理安排其飲食,講解喂奶的正確姿勢,做到“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讓產婦對母乳喂養建立正確的意識,提升母乳喂養的成功率[3]。待產婦恢復體力后,可系統性的向其介紹育兒的基礎知識以及有利于新生兒發育生長的健康知識等。
1.3 觀察指標 采用我科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識自測表對患者進行考核,分別包括妊娠期知識、分娩期知識、產褥期知識,總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知識掌握程度越高。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表對護理質量進行評估,包括護理規范、溝通能力、服務范圍,由護理質量監控小組對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每項分數滿分100分,評分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好[4]。護理滿意度以滿分計,評分越高,代表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比較 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其對妊娠期知識、分娩期知識和產褥期知識的掌握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規范、溝通能力、服務規范及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詳見表2.
3 討論
婦產科的護理工作中涉及一系列讓孕產婦在生理、心理上獲得社會支持等內容,保證孕產婦在正常狀態下順利分娩[4]。所以,護理人員不僅要提升自身的素養,同時還要提升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多掌握專業的技能與知識,讓產婦在婦產科的診療過程中獲得提升,并且以最佳的身心狀態迎接分娩。有研究指出[5],健康教育不僅能提升母嬰的健康狀態,同時能降低產婦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產婦的自我防護意識。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后,其對妊娠期知識、分娩期知識和產褥期知識的掌握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規范、溝通能力、服務規范及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這都證實了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能提高產婦對妊娠與分娩的知識掌握,同時提升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陳如燕,徐偉群,王祝愛.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7,12(23):3672-3674.
陳丹,石嵐.健康教育路徑在婦產科晨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5(6):246-247.
張瑩瑩,潘曉.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在農村育齡婦女宮頸癌篩查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19(35):4544-4546.
吳偉霞,劉燕玲,李俊萍,等.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對孕產婦母乳喂養率與持續時間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25(7):95-97.
羅燕.階段性持續健康教育在剖宮產整體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8,17(5):111-113.
朱桂琴,陳微,徐蔚,等.一日病房形式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妊娠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34(32):4080-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