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梅 馮燕
【摘 要】目的:探究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對護理質量的影響效果。方法:就本院就診的100例住院患者開展研究,將這100例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均分為2組,一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對照組),另外一組實施人性化護理管理(觀察組),對比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且觀察組住院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上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較為理想,能夠顯著提升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建議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管理;臨床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傳統的護理模式是根據醫生囑咐對患者進行取藥、拿藥、用藥,護理內容簡單,對患者的治療并無較大的影響。隨著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提出,臨床上對護理工作有了更加明確的改革方向,對護理工作者的藥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本次研究中,針對住院患者進行研究,探究不同的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臨床資料 采取隨機抽樣法在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的100例住院患者進行研究,隨機性分為對照組、觀察組(50例/組)。所有患者均為某一科室病情相同患者,在接受研究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患者中,男性病例數26例,女性病例數24例,患者年齡范圍20-70歲,平均(55.3±10.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67歲,平均年齡:55.6±10.5歲。對比2組患者基礎資料,并無較大的差異性:P>0.05,能夠進一步研究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管理。首先:對護理人員進行人性化護理培訓,由護士長組織人員定期進行人性化護理學習。每周總結病例,分析人性化護理落實情況,完善人性化護理規章制度,采用合理的獎懲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其次:對未上崗或即將上崗的護理人員,進行統一的人性化護理培訓,以提高其職業水平后再入職,在入職后,全方面把控、監督完善相關制度,做到細節化、全面化、具體化。最后:在實施人性化護理管理的過程中,對各個環節流程進行定期調整和考核,包括護理服務態度、病房管理、技能操作、宣傳教育等,再定期針對患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為達到預期目的作出努力[1]。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護理質量以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表格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版軟件將所有結果進行分析,并以P<0.05表達組間差異性。將2組住院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作為計量資料進行表示,以t檢驗。
2 結果
將2組住院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各個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性較大:P<0.05(見表1)。
3 討論
現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自身權益的重視度也在不斷的增加。近些年來,醫療糾紛頻發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維權意識的強化使得醫療服務不得不進行改革變化[2]。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將“以人為本”作為護理重心,以深入患者內心所需,為患者提供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不同于其他護理模式,在給予患者生理護理等基礎護理服務的同時,保證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促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所帶來的人性的溫暖與關懷。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通過不斷的學習、調整、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提高護理質量,從而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3]。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后,其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有效降低,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性鮮明:P<0.05。
總之,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患者治療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發生,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鐘華.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4(1):220-221.
趙香蘭.人性化護理管理在中醫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2):123-124.
賀茹.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