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心血管內科患者卻只增不減,所謂心血管內科即各級醫院大內科為了診療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設置的一個臨床科室,治療的疾病包括心絞痛、高血壓、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齊、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一般周期長、并且病情變化快,患者容易受到抑郁、壓抑等情緒的困擾,這就極易導致醫療糾紛。為了有效降低護理管理中風險發生率,減少醫療糾紛,本文認真分析了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安全防范對策。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風險因素;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R43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一、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一)實驗對象。抽樣分析我院從2010年到2017年接收的30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存檔資料。其中有193例為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07例為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患者年齡區間為45歲~78歲,平均年齡為63.76歲;患病時長1~16年,平均患病時長8.02年。依據給予的護理服務種類對這300例患者進行分類,實驗組為進行了安全防范護理的患者,對照組為沒有采取安全防范護理的患者。數據來源真實可靠,具有研究意義。
(二)風險因素分析。通過比較以上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投訴率,可以看出實驗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投訴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投訴率分別為:1.6%,9.8%;對照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投訴率分別為:3.4%,10.2%)。歸納分析在護理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主要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1.患者以及家屬方面的因素。患者往往由于對心血管疾病認識不到位,對于醫生的叮囑不放心上。不按時吃藥或者吃不該吃的東西這些現象頻頻發生。還有一些患者在不經過醫生統一的情況下便自作主張離開醫院,有的即使請假卻不按時返回醫院。心血管疾病變化速度快,而這些行為對于患者的康復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對于后續的治療都會埋下極大地安全隱患。
2.護理人員的因素。醫生、護士等醫護人員的態度一直以來為人所詬病,盡管近年來在我國醫療改革的推動下,這一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卻無法根除這一現象。此外,護理人員自身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實踐經驗缺乏,責任意識差,對患者情況不甚了解等因素都會導致護理管理過程中風險事件的發生。
3.心血管內科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對于規范醫護人員的作為有著巨大的作用。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針對心血管內科的護理工作并沒有做出合理的制度,或者即使做出了規定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切切實實貫徹落實到醫護人員身上。對于各項操作流程以及規范,醫護人員存在著不熟悉、不熟練的現象。
二、風險防范對策
1.促進有效溝通,提升護理質量。 溝通是聯系兩個主體之間的橋梁,是讓彼此能由陌生走向熟悉、害怕走向安定的有效手段。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很大部分患者都充斥著焦躁、不安的情緒,要是仍然向其他科室一般非常機械化的護理、溝通,勢必很難取得有效的溝通;其次是該類患者的家屬,往往由于對心血管疾病不了解、不重視,從而罔顧護理人員的要求和建議,因此與家屬溝通時更加不能停留于機械化,應該表示出相關建議未被遵循會導致的嚴重性。可見,對于患者及其家屬而言,一旦不能與之進行有效的溝通,就會增加醫患矛盾的風險,甚至時出現醫鬧等惡劣現象。因而促進與患者及其家屬有效的溝通,不僅是護理水平的提升,更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
2.組織醫護人員學習,培養護理能手。護士是戰斗在護理過程中的第一把手,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的深處感知大部分是根據護士的行為、言談及其專業水平來評判的,同時醫生針對患者的相關囑咐也是通過護士傳達的。因此,護士的能力水平,反應了醫院水平的高低,是最直觀被患者及其家屬感受到的“醫療水平”。在醫院內部選拔頂級護理人員,定期對其他護理人員展開培訓、教育;其次定期召開由科室內部醫生進行的相關知識講座,讓護理人員更加熟悉心血管疾病的前沿研究、當前現狀,能夠有效的提升他們的能力水平;最后,應當號召護理人員在相關文件單上認真寫字,清晰的文字不僅能讓患者看懂是什么,更能未可能發生的風險提供最直接的證明,規避掉患者認錯字致使誤用藥品的風險。
3.完善風險管理制度。 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巡視、風險呈報、風險告知等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有效監督護理過程,規避掉麻煩大意出現的風險。例如很多醫療設備及其藥品都會經歷存儲的過程,相關人員應該積極進行定期的檢查,避免出現設備故障、藥品過期的情況。
三、結語
心腦血管疾病在臨床上往往具有病程長,病情變化迅速,對于患者的健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對心內科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安全防范措施可以顯著降低風險事件以及投訴事件的發生率。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卻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得護理工作不盡如人意。為此,要加強安全防范對策,盡可能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王艷.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與安全防范對策[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08):67-68.
蔡麗梅.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0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