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國家民委項目“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編號:14ZYZ005,的階段性成果。項目負責人王麗平。
摘要:邊遠民族區域高校學生就業問題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應引起高校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而綜合目前情況,對邊遠民族區域高校學生就業現狀進行研究,并提出就業問題造成的原因及制定應對措施應作為重點進行考慮。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以上所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討論,并針對所存在的問題,制定了應對措施,可為后期邊遠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就業率的提升及就業質量的保證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就業質量;就業率;職業規劃
大學生就業能力及水平屬于國家及高校大力加強與改善的重要方面,同時,在某一程度上,大學生就業水平可直觀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對于促進社會和諧與推廣發展具有重要價值。而從就業質量內涵來講,其考察指標主要包括就業率、崗位特點、就業環境、就業滿意度等指標。而隨著近幾年我國高校擴招政策的加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嚴重,已被各相關單位看作為目前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逐步引起了高度重視。同時,一些社會輿論的影響也使得大學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精神與物質壓力。如目前社會上所出現的啃老族、蟻族、北大學子賣豬肉等問題不僅反映了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同時也描述了大學生畢業后的現實生活。而普遍存在的就業難、環境差及待遇低問題不得不引起教育者與政府的高度重視。以上問題在我國偏遠民族區域尤為突出,少數民族學生就業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將更大,相關單位應針對性采取必要措施,保證就業工作的開展及就業質量提升。
一、邊遠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就業現狀及分析
我國屬于多民族地區,如我國云南、貴州、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屬于少數民族比較多的省市,積聚了我國約40多個民族,以上省市中,以新疆與西藏最為特殊,如新疆南疆喀什地區,維吾爾族人口占據喀什總人口的96.4%。而同時,對于該類偏遠區域,相對來講,由于處于區域位置、周邊環境資源等因素,國家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及人力,但經濟、工業發展水平仍比較低,某種程度上使得當地區域的綜合發展受到障礙。而從人才培養中看,該些區域加大了人才培養,設立了相應的大學及針對性開展了相應的專業,為該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新疆塔里木大學,其屬于一所二類本科院校,該校地處新疆阿拉爾市,距離內地3000多公里,一些內地學生選擇到該校進行深造的人數較少,故而該類學校學生主要以當地民族學生為主。由于受制于民族文化差異及宗教信仰影響,該類學校的就業范圍及領域窄,就業滿意度低。
從學生技能水平及綜合素質來講,民族學生在語言交流、文化培訓、生活習性等方面與漢族學生存在明顯的差異;該類方面的差異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民族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培養、社會閱歷等方面造成一定不足,會直接對其就業造成問題。根據2017年新疆某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調查與統計,該校民族學生的就業率僅為38.4%,而一次就業率僅有10.3%。同時,大多民族學生均選擇了就學校周邊及戶籍歸屬地從事就業,而就業崗位也大多選擇公務員、特崗教師等。同時,一些學生在畢業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找到工作,即處于一種失業狀態;而2-3年后仍未就業的畢業生占據28%以上,可見其較低的就業率。另,對已經就業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56%的學生對現有工作比較滿意,且在短期內無離職意向,而57%的學生更加愿意在戶籍所在地選擇工作;另有87%的學生認為家庭、婚姻、民族信仰是其不愿意到內地參與工作的主要因素。
由以上分析結果,不難看出,相對于內地大學或內地漢族學生而言,邊遠少數民族區域的高校學生就業問題較為嚴重,如就業率偏低及就業領域窄等問題,使得其工資收入、后期成長造成影響。通過分析,筆者認為影響因素主要是民族信仰等問題,應引起重視。
二、關于偏遠地區造成民族學生就業質量差的原因分析
對目前造成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率低及就業質量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應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其一,語言交流障礙,結合目前情況,大多少數民族學生在語言交流中存在差異。對現有一些高校進行調研,結果顯示,一些高校民族學生通過8級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的人數僅占總少數民族學生的42.2%,同時,達到六級水平的僅有80%,在該種情況下,少數民族學生存在漢語表達障礙,即不能用漢語言表述自己內心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在以漢語為主要交流語言的企業,為對外溝通,不接收少數民族學生就業也是情有可原。同時,少數民族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掌握不扎實,部分學生采取死記硬背形式強化學生對技能的掌握,不能起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造成其就業技能偏低。
其二,思想觀念問題,由于受宗教信仰及傳統思想觀念問題,大多少數民族不愿意到外地從事工作,尤其對于女性學生而言,由于受家庭觀念、宗教觀念影響,選擇回家就業已成為主要趨勢。在該種情況下,即便是一些外來單位愿意招聘,但由于地域等因素限制,學生也不愿意就業,加之現有一些單位對女性就業存在差異化傾向,則使得少數民族女性學生就業情況偏低而就業質量差。
其三,就業規劃問題及其他問題,相對于漢族學生而言,少數民族學生所表現出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自信心問題,如一些學生普遍存在考上邊遠地區的大學是無能的表現,難免有自暴自棄想法,混的心態較重,導致四年間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和為人處世的能力,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需要。其次,缺乏合理職業規劃目標;因為學校所處環境較為偏僻,經濟欠發達,信息滯后等客觀環境制約,導致學生獲取相關信息不及時,對大都市缺乏了解,希望能在大城市工作,又對大城市有種距離感。陌生感。還有,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邊遠民族地區高校課程設置與一般高校相比,不合理的地方更多,過分注重實用型,或者過分注重理論型,違背了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如課程設置的重復問題、實踐教學脫節問題等,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關于強化邊遠民族區域高校學生就業質量的對策分析
結合現有邊遠民族區域高校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原因分析,為促進社會團結與和諧發展,高校應從自身著手,以高校學生就業為目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進,以提高就業質量及保證就業率,以促進高校發展,具體如下:
其一,加大邊遠地區高校大學生人才培養以就業相關問題的研究;由于就業與培訓即屬于理論問題,也屬于實踐問題。就目前情況下,學生的就業渠道過窄,大多學生主要就業渠道集中在民族地區,如何采取有效的培養機制拓寬學生的就業面應作為重點考慮。對此,筆者認為在實際培養計劃制定與實施中,應結合國家未來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特色及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需求等,提前做好人才的培養計劃,并在后期實踐中不斷優化與改進,已對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及技能提供必要技術支持與幫助,以實現提高就業質量的目的。
其二,強化就業指導,對此,首先應做好有針對性的輔導。對于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為了使學生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為他們進行職業興趣或相關心理測試,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及早、合理規劃。第二,做好就業心理疏通。大學畢業生在面臨求職就業時,普遍存在浮躁、迷茫等負面心態。高校應當在大學生畢業前,及時進行心理疏通及輔導,確保大學畢業生能夠順利完成從學校進入社會的角色轉變。第三,做好全面的就業服務。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及時掌握和收集人才市場需求信息,為畢業生提供多種求職就業渠道。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及經濟文化的差異已成為影響當地社會穩定及提高經濟產值的制約性因素之一。而面對該類問題,加大人才的培養及引進是主要措施。對于一些邊遠民族區域,通過設立高校,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可對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及解決當地人才緊缺缺口具有重要意義。受當期國家經濟形勢影響,全國各地高校學生就業壓力明顯加大,而對于邊遠民族區域高校學生就業情況異常嚴峻,尤其對于該類學校中民族學生的就業問題。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邊遠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就業現狀及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在基礎上提出了強化邊遠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就業質量及保證就業率的具體措施,可為后期該類學校就業率及就業質量的提升提供技術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志剛.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9(04)
[2]張梅.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途徑的探討—基于南京工程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3]崔慶五,孫海翎.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獨特性—基于傳播學視角的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9)
[4]吳小葉.西部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識調查分析—以貴州民族地區9所高校為樣本[J].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
[5]焦敏.“中國夢”視域下高校民族團結教育的路徑選擇[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5)
[6]李焱斌,雷冬海.內地高校優化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選擇[J]. 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02)
[7]馬戎.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就業人口的職業結構變遷與跨地域流動—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的初步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6)
[8]陳書偉,韓麗.青藏地區世居少數民族就業能力及其社會穩定效應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3)
[9]Shakiera T. Causey,Jonathan Livingston,Benyetta High. Family Structure, Racial Socialization, Perceived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ocial Support as Predictors of Self-Esteem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 .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 . 2015 (7)
[10]阿不力克木·艾則孜,譚剛,麥買提·烏斯曼,阿力甫·那思爾.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