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科
1978年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實施,市場經濟體制得以逐步建立起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在此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教育問題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核心和焦點,大學生職業規劃顯得意義深遠而重大,直接關系到其就業方向和從業狀況。
(一)有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塑造。職業規劃最先為歐洲國家所采用,他們按照人們的年齡階段和學習周期,進行各個時期職業的規劃和統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職業規劃流入我國,被相關部門和學者逐漸重視起來。舒伯作為美國著名研究學者,將人類的發展劃分為五個特殊時期,即:成長期、探索期、建立期、維護期以及衰退期。從某種層面來講,大學生處于人生的探索期,在接受大學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學識處于鼎盛時期,也是學習知識與技能的黃金時期,能夠充分了解和掌握自我,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聯系起來。所以說,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其職業生涯的最終成效[1]。
(二)有利于大學生知識技能體系的完善。大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要時刻進行各類資源的整合和利用,而資源整合能力的大小,直接決定其利用率的高低,這就強烈需要大學生明確自身的目標,做好自我職業規劃。因此,職業規劃對大學生知識技能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來講,顯得尤為關鍵,只有通過科學、合理、準確的職業規劃,方可充分提升資源有效利用率,最終滿足自身基礎知識、業務技能的根本所需。
(三)有利于大學生價值體系的形成。著名學者馬斯洛通過對人類基礎需求進行詳細分析與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的,人們處于不同的發展時期,對自身和外界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大學生處于人生的探索時期,主要的需求表現在知識、技能層面,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核心技能,才能確保人生價值的實現。所以,職業規劃對于大學生價值體系的形成,其意義和作用非常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大學生職業規劃直接決定著大學生畢業之后的工作和人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學生只有通過正確、合作的職業規劃,方可確保自身價值的順利實現,也有利于個人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
(一)認知力有待提高。職業規劃之前,大學生首先要從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自我,主要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不斷發揮自身突顯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彌補劣勢所產生的不足問題,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自我,方可為職業規劃創設良好的環境。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劃的不斷擴大,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面對市場經濟體制下就業環境的日益嚴峻,大學生為了獲得有利競爭地位,在校期間除了要學習好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之外,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職業規劃工作[2]。目前,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并沒有從自身實際出發,而是生搬硬套其他學生的職業規劃,由此導致職業規劃不盡科學、合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與此同時,一部分大學生自我認知力不足,對自身的基礎情況并沒有分析到位、了解透徹,最終制定出來的職業規劃并不具備實用性。因此,我國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必須充分提升自我認知力,全面了解和掌握自身基礎情況。
(二)高校重視程度不高。盡管職業規劃對大學生來講顯得非常重要,但是我國一部分高等院校管理層并沒有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對其重視度并不高,部分院校甚至沒有進行專業職業規劃部門的創設,對大學生沒有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在缺乏專業指導的情況下,大學生職業規劃得不到支持,職業規劃工作難以引起大學生的注意,給大學生畢業之后的工作選擇帶來難題,導致一部分大學生畢業之后,不能正確選擇與自身實際相符合的職業。如此一來,造成大學生資源的無效浪費,同時嚴重影響到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科學規劃,不利于社會人才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三)職業規劃不盡合理。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通常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一部分學生并沒有結合自身所學知識、技能,也沒有詳細分析自身的優劣勢,職業規劃與自身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與此同時,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并沒有進行長遠計劃的制定,僅僅將職業規劃作為一種流于形式的工作。從某種層面來講,大學生職業規劃對畢業之后的工作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只有按照職業規劃中的大方向去選擇所從事的工作,方可體現出職業規劃的實際意義。因此,職業規劃的不科學、不合理,對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一)強化自我思維意識。研究發現,倘若高等院校沒有針對大學生進行專業職業規劃部門的創設,那么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十分罕見。所以說,大學生不能將自身職業規劃工作完全托付給學校,而是要主動去進行職業規劃,并且要與自身實際相符合。同時,大學生必須強化自我思維意識,提高職業規劃的責任意識,將職業規劃視作大學時期的一門必修課,在畢業之前,必須制定出科學、詳盡的職業規劃。只有具備職業規劃的思維意識,才能夠促使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這項特殊工作[3]。
(二)提升高校重視力度。在大學生職業規劃過程中,我國所有高等院校均需要進行專業職業規劃指導部門的創建,以此來對大學生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為大學生創設良好的職業規劃外部環境?,F階段,我國相當一部分高等院校并沒有專業的職業規劃部門和任職教師,這種職能的空缺,嚴重影響和阻礙到大學生制定準確、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也不利于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因此,從一定層面來講,我國高等院校必須加大職業生涯投入力度,進行專業指導部門和教師的設置和安排,專門為大學生提供職業規劃基礎服務。同時,高等院校管理層要重視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并將其作為院校日常工作的基礎組成部分。
(三)增強職業規劃的合理性。如前所述,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而是抄襲他人的職業規劃,這種職業規劃看似完美,卻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對于大學生而言,無疑是無用的,并沒有實際可操作性。所以,大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充分分析自身的優劣勢,找出職業規劃的特色和亮點,便于科學、合理職業規劃的制定[4]。與此同時,職業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價值能力的體現,這將更需要得到大學生的高度重視。準確、客觀的職業規劃,將能夠為大學生輝煌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利于大學生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實現。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過程中存在諸多亟需解決和完善的問題,這將需要大學生、高等院校,乃至全社會的同心協力,共同為大學生職業規劃創設良好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唯有此,才能夠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才能夠提升人才資源有效利用率,實現人才資源優化配置,最終將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
[1]梅憲賓.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15
[2]陳莉,白冰.淺談如何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J].東方企業文化,2012,2
[3]劉江.試論職業規劃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性[J].知識經濟,2013,17
[4]李曉星,錢璐.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企業導報,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