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我們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紀檢監察部門可以運用更加科學的手段提高監督工作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是探討運用大數據的方法分析和識別領導干部廉政風險,提高黨內監督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廉政監督 大數據 廉政風險 信息化
黨的十八屆六中修訂頒布了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強調 “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加強對于領導干部的監督工作,既是當前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途徑。
一、當前我國領導干部監督的現狀
(一)從監督主體看
依據監督主體的不同,我國的監督體系分為六個維度,分別是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司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而黨內監督在整個監督體系處于核心和關鍵地位。為了更好地開展黨內監督,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進一步對黨的中央組織、黨委(黨組)、紀委、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等不同主體的監督形式分別進行了規定。
(二)從監督手段看
我國在1995年和1997年就先后出臺了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申報個人收入和個人重大事項的有關規定,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還對黨政普通工作人員提出了類似的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要求。其次紀委在日常工作中也積累收集了很多領導干部的相關信息。在加上每年年終組織部門針對領導干部的考核和民主評議的結果,以及通過其他監督渠道整理出的相關信息等,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成為紀檢監察監督的信息來源,成為有效的監督手段。
(三)從監督效果看
以前由于傳統的監督手段、方式較為落后和信息化水平不高,黨內監督的預防、提醒和及時糾偏的積極作用并未能有效凸顯。
二、構建相關廉政風險指標
(一)個人基本信息是否曾出現做假情況
領導干部的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歷等,本身與廉政風險不存在顯著正相關。但是如果發現曾有個人信息做假情況,那可能會與潛在的腐敗問題聯系在一起。
(二)是否在關鍵部門和崗位任職
關鍵部門和崗位的領導干部由于掌握著重要的權力或資源,往往成為行賄者的主攻點。因此往往廉政風險都是比較高的。
(三)是否臨近退休年齡,或非異地任職或任職時間過長
一些領導干部位高權重,到了臨近退休的時候容易出現心理落差和僥幸心理,想要在退休之前撈一把。此外非異地任職或在一個重要崗位任職時間過長,都有可能會增大領導干部的廉政風險。
(三)是否存在一些失常行為
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有可能會突然表現出一些失常行為,則需要引起監督部門的高度重視。
(四)是否將配偶和子女移居海外
中央印發的 《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明確指出,配偶子女移居境外的領導干部不能作為考察對象。 “裸官”不見得一定是貪官,但作為高廉政風險人群,應該成為重點監督對象。
(五)是否存在配偶或子女經商辦企業
在近幾年查處的案件中,家族式腐敗更是屢見不鮮。這也恰恰更說明這一指標的在廉政風險監督中的重要。
(六)名下資產是否明顯超過了家庭收入水平
干部申報的個人事項中,名下的房產、股票、基金等資產總量明顯超過了其家庭收入水平,這里可能有合理的原因,但不排除有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利的可能性。
(七)是否存在信訪舉報件集中情況
如果圍繞一名領導干部的信訪舉報件集中,則反映出該領導干部很有可能在廉潔自律或工作作風方面存在問題。
(八)是否在年度考核得分較低
在單位的年終考核中,如果一名領導干部的得分較低,則有可能反映其存在廉政風險。
(九)是否存在現任或前任直接下屬有違紀行為
如果領導干部的下屬或秘書被發現有違紀問題,則他可能存在對于身邊工作人員管理不嚴的情況,甚至露出腐敗的跡象。
三、建立監督預警機制
通過上述指標,我們可以完成對領導干部個人和相關工作信息的采集、核查、分析和管理,進而評估領導干部廉政風險的等級,確定監督的主要對象并進行干預,有效減少其腐敗行為發生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對領導干部廉政風險的評估只是判斷其風險等級,并不意味著其一定有腐敗行為。
依據領導干部廉政風險的等級,可以將預警分為四類,即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預警。對于不同等級的風險,監督機關要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當然,對于領導干部的廉政風險評估和監督,是一個需要不斷累積經驗和改進評估指標的過程,必須要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密切相關部門的配合,加強數據的共享和銜接,充分運用一些新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軟件,才能保證監督和預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同時,領導干部本人也要自覺強化接受監督的意識。信任不能代表監督。常態化、制度化、高效化的領導干部監督能提升監督體系效能,端正領導干部的廉政意識。而建立領導干部監督預警體系的最終目標就是讓監督成為常態,讓所有的權力都運作在有監督的陽光之下。
參考文獻:
[1] 卓寬裕.當前科技反腐的發展困境與突破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48.
[2] 駱成明.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的作用與發展建議[J].廉政文化研究,2016(4):49
[3] 公婷,吳木鑾.我國近年腐敗案例研究報告—基于2800余個報道案例的分析[J]. 社會學研究,2014(4):204
[4] 林翼民.腐敗的預警預控體系分析 [J].經濟研究導刊[J]. 2015(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