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龍光
幼兒成長階段是運動的開發最重要時期,每一個幼兒都擁有無限的潛力。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在神經的控制下進行的,在幼兒的幼兒階段會通過動作來實現對智力的開發,特別是大動作的發展關系到幼兒的一生。大動作包括抬頭、翻身、坐、站、蹲、跪等等這些,在2歲至3歲的幼兒會開始有一些復雜性大動作的活動。動作的發展會對幼兒的智能發展有著重要輔助作用,2歲到3歲的幼兒的幼兒的大動作比如并足原地跳、能夠雙腳交替下樓梯、并足跳遠。24個月到36個月的幼兒可以實現單腳站立到控制物體平衡能力發展。我們通過2歲至3歲時期幼兒的大動作發展特點和成長的相關聯系來分析關于幼兒的教育建議。
一、粗大動作發展的定義
粗大動作是指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動作,包括頭部活動,發展躺臥、滾翻、坐、跪、站立、行走、跑步、跳躍、爬行等動作,是幼兒身體生長,智力發展社會行為培養的基礎和重要途徑,也是訓練幼兒大腦的催化劑,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毅力、膽量、自信心、自控能力和良好個性。增加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促進其更快地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
二、粗大動作發展對于幼兒重要意義
運動會促進骨骼生長,通過運動消耗會增大反射性的刺激消化系統功能增強,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更加完善,在運動中心肺能力和免疫能力得到提高,加大呼吸使膈肌運動幅度加大對內臟形成的良心刺激。運動會促進大腦神經網絡立體化發展,運動能力水平是大腦成熟的重要標志,能夠很好的誘導和促進幼兒的智能發展運動可以幫助幼兒鍛煉膽量自信、克服困難及自控能力,為缺少同伴交往的獨生子女提供游戲伙伴,培養社交技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個性。在運動中,幼兒會不斷擴大自己的新的活動領域,在運動中學習新的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
三、2歲至3歲幼兒的粗大動作發展的各個月齡的具體目標
幼兒的大動作發展順序:從全身到局部、從大肌肉到小肌肉,從上到下(頭部、軀干、下肢)。
2-3歲的大動作的技能訓練的基本內容包括站立、行走、上下樓梯、跑、跳、攀登、平衡等。 特點是以發展運動機能為主,向各種動作均衡發展,包括走(不同方向、曲線、倒走)、跑(追逐跑)、跳(原地跳、向前跳)、投擲等。
各個月齡的大動作發展目標具體表現為:
23-24個月:能向前跳10厘米,并能保持平衡,雙腳起跳向上跳5厘米,能獨自上樓梯(兩步一個臺階上4個臺階)。能在成人的幫助下走過2米的平衡木。能向前連續跑5-6米。
25-26個月:能無輔助兩步一個臺階下4個臺階,能倒退走三米。能投100克的沙包1米遠。能單腳站立。
27-28個月:能雙手叉腰向前走直線走三步;能扶著欄桿或墻壁一步一個臺階上四個臺階;能并足從40厘米高的臺階向
下跳。
29-30個月:能雙手叉腰踮腳走5步。
31-32個月:能向前跳60厘米,雙足同時起跳和落地;能從60厘米的高處向下跳,雙腳同時起跳和落地。
33-34個月:能跳躍障礙;雙手叉腰踮腳走3米。能投沙包2.5米—3米遠。
35-36個月:能協調手腳動作翻越133厘米的攀登架。
2到3歲的幼兒的大動作發展還可以根據所能使用的運動器材來作為判斷標準。例如在走的方面有推玩具走、撿球、走平衡木、追泡泡、踮腳走路;跳的方面從板子上跳下來、上下斜坡、袋鼠跳等等。
四、2-3歲不同月齡的粗大動作訓練方案設計
24-30個月的幼兒在走和跑方面成人可以與幼兒玩“捉迷藏”、“找家長”等游戲,通過在游戲中追逐,有意識地讓幼兒練習跑和停的動作,使幼兒逐漸學會在停止跑之前先放慢速度,讓自己的身體站穩。經過多次訓練,幼兒慢慢地能放心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而頭重腳輕,向前摔倒。在跳的動作發展上成人可以讓幼兒雙腳并攏,向上跳起,再雙腳著地。這個練習可以反復練習,促進幼兒的腿部力量,提高腿的平衡能力。或者與幼兒相對站立,拉著幼兒的雙手讓幼兒向前面跳。待幼兒熟練后,再讓幼兒獨自跳遠,并練習從最后一個臺階上跳下,能夠獨立站穩的動作。
30-36個月的幼兒經過前一階段的訓練,粗大動作的發展會更加成熟,在走和跑方面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玩“你來追我”的游戲,還可以讓幼兒與成人相互追逐,相互躲閃,在跳的動作發展上可以玩摘蘋果的游戲,在客廳的一端牽一根線,在線上掛一串剪成蘋果形狀的紙條,距離幼兒伸手有一定高度但幼兒跳起又能摸到。給幼兒一個小桶,讓幼兒提著小桶去摘蘋果,摘上幾個就送給家長一次,以增強幼兒的大肌肉協調性。這些游戲可以全面訓練幼兒的運動能力,練習行走自如、跑、跳以及長距離運動,從而促進粗大動作的發展。在粗大動作中平衡能力是一個整體的能力,其發展是其他感覺發展的基礎,而2~3歲則是培養平衡力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幼兒的平衡力可以在房間里的地板上,按一定的間隔擺放8塊墻磚,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塊15厘米寬的木板,搭成一個簡易的平衡木,鼓勵幼兒在上面來回行走。不過,成人要注意在旁邊用手保護,以防幼兒摔倒。通過反復練習幼兒逐漸行走自如,這對更好地進行其他運動很有益處。
五、2歲至3歲幼兒的大動作訓練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粗大動作訓練原則
1.根據幼兒的情緒選擇游戲的種類,幼兒情緒飽滿吃睡正常,適宜選擇比較激烈、活動量大的游戲,如翻身、捉迷藏、跑,在幼兒困倦、身體不舒服、情緒不佳的狀態下要選擇安靜而平和的游戲。幼兒的動作發展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2.根據幼兒的個性和表現選擇游戲,對于天性好動的幼兒適宜選擇激烈的運動項目,要經常帶到比較開闊的地方,讓幼兒跑、跳甚至打滾,對于內向的幼兒適宜選擇較為平和、安靜的運動項目,經常和他一起唱歌、講故事、搭積木或者玩拍球的游戲。
3.為幼兒提供空間,利用幼兒床作為運動的小空間,在家里面為幼兒開辟運動游戲天地,不要放置危險的東西比如熱水瓶、電插班、花盆等等物品。
4.利用運動玩具來促進運動的發展,根據幼兒的游戲類型選擇適宜的玩具,有助于幼兒綜合能力的訓練。
注意事項:
以上各個月齡的大動作發展目標是作為一個總體的參考依據,在具體實施時應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別性,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來實施訓練方案。幼兒動作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反應比較比遲緩,在設計游戲動作要配合幼兒動作發展的步調進行。尊重每一個熱幼兒的個性和年齡特點,在訓練中從簡單到復雜,用表情和語言與幼兒溝通。尊重幼兒發展權利的原則,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原則,以情感體驗為主體的原則動作訓練要注意上肢和下肢同時刺激,大動作訓練時隨時用表情和語言與幼兒溝通、大動作訓練應做到時間短、次數多、大動作訓練時候要做到動靜交替、繁簡搭配。
大動作發展與專注力的關系
大動作的發展需要肢體的協調完成,2至3歲的幼兒由于身體各個方面比較柔軟,骨骼繼續骨化,隨著幼兒的運動器官的逐漸成熟,運動技能不斷發展,需要在一系列的配合下完成,協調過程中比如走平衡木主要以腿部的平衡為主,手臂、腰部、頭部等的動作為背景姿勢,動作和肢體的協調能夠很好的實現精神的專注力。
比如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過平衡木的時候,不是只有腳部的動作也有其他部位的動作,背部的肌肉要怎樣平衡擺放、雙腳的站位、手臂的擺動、頭部的朝向、腰部的力量都是需要到位和協調才能實現平衡行走的完成。一個穩定的身體姿勢需要通過肌肉發育到位,不過其中一個協調不好會造成結果完成不了。這些大的部位的相關肌肉發展如果發育不正確,那么就會造成動作的不標準也會導致幼兒一系列的姿勢不良,身體各個部位無法協調,如果完成不了動作就會缺失專注力,不能夠集中精神不利于幼兒的發育和成長。
總結
由于幼兒的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往往通過一些列的動作來實現,幼兒的心理成長和大腦成長可以展現。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動作可以當做幼兒智力的大廈。幼兒的動作發展具有科學的規律和要求,家長應該時刻觀察和研究對于這些動作表現以便于及時糾正。由于幼兒的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往往通過一些列的動作來實現,幼兒的心理成長和大腦成長可以展現。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動作可以當做幼兒智力的大廈。幼兒的動作發展具有科學的規律和要求,家長應該時刻觀察和研究對于這些動作表現以便于及時糾正。幼兒的教育應該遵循科學的規劃和規律的指導,根據相應的訓練原則和方法來指導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智慧源于運動,運動機能得到鍛煉會讓幼兒在成長中得到鍛煉。2至3歲的幼兒尤其處于重要的發展階段和時期,所以更應該得到關注和指導。在不斷的發展中促進大動作的規范發展,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和較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高秀杰.對2歲半—3歲半幼兒動作發展的評估研究.科研與教研.2000年
呂婀娜. 美國高端課程學前兒童評價(COR)對我國幼兒發展評價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1.
楊軼冰、魯峰. 論0-3歲兒童智力發展中的動作訓練[J]. 淮北煤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2(6):110-111.
上海虹口區0—3歲幼兒教研中心組.幼兒的動作發展與游戲.幼兒教育.2011年
張曉艷.論2—3歲幼兒親子教育活動的設計.赤峰學院學報.2015年8月第31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