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清清
(浙江省新昌縣青年路小學,浙江新昌 312500)
語文特級教師蔣軍晶在其所撰寫的《讓學生學會閱讀》一書中強調:“群文閱讀即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某一個特定議題開展多文本的閱讀教學。”當前課文閱讀嚴格按照范文逐一教學,因這些文章是多個專家集體智慧的抉擇,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更關注文本本身的意義,著力引導學生去領悟文章作者所闡明的觀點及意義所在。
新課標也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應基于語文知識、語文學科積累與言語技能三維度來提升學生的能力。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如何實現學生在接觸文本、語文學科本身、語言及文字后的目標呢?筆者在《人物描寫一組》專題時,就《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臨死前的嚴監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三篇典型文章組織教學,有如下幾個方面的收獲:
文本是語文教學訓練的核心,抓住語言訓練這一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所安排的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文本中的語言,引導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1]。
筆者在參與課堂觀摩時發現,部分教師在《“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內容教學時為方便學生迅速進入狀態,將“鳳辣子”的性格特點直接告知學生,再讓學生從文本中去找到對應的文字來佐證。這樣接受式的閱讀教學,其實不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建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到語言文字里、細節里去感受。
[片段1]教師在教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鳳辣子”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看看她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然后,學生匯報第一句,她笑著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通常情況下,常人遲到會很不好意思,而鳳姐卻大喊大叫,這其實就是炫耀。還有學生提出鳳姐進房間后,別人斂聲屏氣,她卻高聲喧嘩,以此表明自己特別,這同樣是炫耀。鳳姐綾羅綢緞,一身珠光寶氣,更是徹底的炫耀。明明是對林黛玉說話,她卻一屁股坐在賈母的身邊,把自己的地位擺在那兒,在林黛玉面前承諾:“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婆子們不好,也只管告訴我。”這都是炫耀。學生在大量文本的閱讀比較后,得以更為全面地理解“鳳辣子”和其他人的不同,深刻領悟到“鳳辣子”的人物形象,對作者的用詞精準、精妙體會得更充分。
這一引導,文章的中心很快就呼之欲出。教師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悄然落實,更讓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之間的統一性特點得到了體現。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用詞造句的準確、靈活使用是思維能力的展現。學生語文能力的優化呈現出明顯的螺旋式上升,離不開長期的深入理解與日積月累。
[片段2]學生之間交流《臨死前的嚴監生》的理解掌握情況:你覺得嚴監生這個人有哪些特點,能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對應的詞語依據,對找到的這些語句你有哪些理解?
“……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越發指得緊了。”
“……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從這簡單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嚴監生臨死前,仍恐費了燈油,是多么吝嗇。
通過以上環節的處理,學生及時打開自己的思維,在對語句的咀嚼過程中輕松實現了“文本—語言—情感”之間的逐一延伸。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方法,延展思維,在自主表達過程中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教學需要下融入多種教學情境,掌握更多的讀書方法與技巧。教師必須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逐漸具備可以“獨立行走”的學習能力,主動使用自己獲得的方法來參與新的內容學習。
[片段3]在學習《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這一課時,教師提出如下若干問題:小嘎子和胖墩兒各有什么特點?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把句子畫出來,圈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寫批注。交流匯報后,教師接著提問: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塑造人物?再次回顧準確、細致的動作描寫:
精彩的摔跤比賽開始了,倆人各自虎勢兒一( ),對起陣來。起初,小嘎子圍著胖墩兒猴兒似的( ),胖墩兒( )著腰,( )了襠,( )著眼珠子。兩個人揪在了一起,嘎子( ),硬是扳不動他。小嘎子用腳腕子去( )他的腿,結果被胖墩兒一推,摔了個仰面朝天。通過對比,品味描寫動作的詞語。
教師在整個文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生通過讀句子、比較句子,引導學生發現語言的秘密,就是在寫動作的詞語前,用上恰當的詞來形容,如用上比喻詞來形容動作,使動作更加生動、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在課外閱讀中,根據不同的情況和需要,精讀和略讀也被不斷地交替運用。每周單獨設立一節自主閱讀課,加強精讀、略讀的指導,使學生靈活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及課外閱讀的能力與功效。
新的內容的拓展性閱讀,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帶著強烈的興趣參與閱讀。這種源自學生內心深處的閱讀動力一定會拓寬其學科知識的范圍,逐漸養成學科綜合素養[2]。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進而最終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因目前的語文教材中的眾多文本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其文學價值非常高,和小學生當前的發展水平較為貼合。教師開展拓展閱讀時必須基于教材本身尋找更為恰當的角度加以教學。如學完《“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可以讓學生讀讀《紅樓夢》的其他片段,找找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薛寶釵的人物形象、劉姥姥的人物形象。
(1)設定“安靜閱讀時間”。在學校里,每周一、三中午為閱讀時間,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并做好積累。可建議學生和家長每周留出一定時間一起閱讀并分享彼此的收獲。學生的熱情與興趣,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2)設定“熱鬧閱讀時間”。每周五中午為閱讀時間,這段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可以把一個個故事講給大家聽,也可以討論。教師可采用激勵的方法,對一定周期內表現較為理想的學生加以褒獎,如評選出“閱讀之星”。
(3)制定閱讀目標。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學前所受教育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差異,我們須給出不同的閱讀目標,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吃飽吃好”。
總而言之,正如著名語文教育家顧黃初先生所言,想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與效率,讓他們嫻熟應用語文工具,教師必須解放思想,促進語言的掌握。這樣學生才能在具備基本的語文學力的基礎上達成學科教學的終極目的,并能夠具備終身學習能力。
[1] 顧黃初.顧黃初語文教育文集外集 [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13.
[2] 陳雙雙.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初探[J].語文天地:小學版,201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