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洋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七中學,福建三明 365100)
“核心素養”這一理念作為教育革新的產物,最早出現于2014年,我國教育部門對核心素養體系進行制定并提出研究的意見。隨后,核心素養就成了教育發展的一個主題。尤其是當前國內外競爭形勢不斷加劇,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水平也越來越高,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體現在能力、知識,更是體現在價值觀及態度,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高中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應用更是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積極地給予學生教學培養,為學生更好地成長與學習保駕護航。
數學學習是一個從易到難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強弱,對數學學習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的探究,要充分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1]。比如高中數學中關于數列的教學,教師可以就“等差求和”這一知識點,根據不同數列的內容的不同呈現進行規律性的探究,讓學生獨立探究學習知識。此外,不等式的運算、不等式的證明甚至是不等式的應用都可以實現多維化的訓練。在持續性的思維訓練的協助下,學生能夠具備數學模型想象以及數據分析的專業化數學素養,這對于學生后期的數學知識內容學習有著輔助效用,甚至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受益。
在課堂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要樹立培養具體化目標,有計劃地對高中數學教材中的邏輯因素進行挖掘,比如數學概念的類型劃分、數學定理的論證以及數學公式的具體推導,通過大量的訓練讓學生能夠掌握數學邏輯規則的同時,還能夠在具體的數學應用中做到論證準確并且有理有據,呈現出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將共性特質的問題進行聚攏,構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提供相應的數學材料,讓學生能夠在探究中猜想與發現,學會科學地證明及歸納數學知識,由特例擴充到共性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審查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形成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可以從不同角度以及層面上去思考問題,探究是否還有其他的解題思路以及方法;讓學生學會變通,培養其發散性思維,強化學生的數學能力。
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儲備。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學到數學知識,更是要求學生要學會學習,培養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獨立獲取知識。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注重教給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樂趣的同時還能夠有所收獲,讓教師的任務從教授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讓學生從學會知識轉變為會學知識[2]。
例如,高中的“函數”學習,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獨立識圖、作圖,對于函數圖像的翻轉、平移、復合、疊加等要靈活把握。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少教多學”的引導教學,積極為學生創造濃郁的教育氛圍。高中數學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要給學生在課堂上留足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與領悟。與此同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增添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及生動性,通過導學案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構建數學知識體系,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渠道獲取知識,并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收獲知識,更培養學習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更是受益無窮。
當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具備合作意識是企業的要求之一。團隊合作精神也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大培養目標。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不僅僅只是過去講臺上的知識教授者,更要與學生做好學習上的互動及合作。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轉變教的角色,實施學生問、教師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方面能夠與教師形成課堂的互動,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在輕松與快樂中獲取數學知識。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參與可以為高中數學教學課堂融入更多的活力以及生機,讓學生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樹立學習合作意識,親身體會到合作意識的價值所在。
例如,在三角函數的學習中,可以進行知識的互動,對三角函數的概念、誘導公式以及同角關系進行問答,自主探究三角函數的圖像及性質,在小組內,具體闡釋三角函數的應用。“學習合作小組”是當前課堂合作教學的主要方式,其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更能讓學生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建立合作學習小組,要合理配置人數,通常在6個人左右,這樣既不會因為人多而使得某些同學沒有發言的機會,更不會因為人數太少而缺乏討論的氛圍或者思考的思路。如此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無論從學生性別的層面還是學生的學習水平優劣層面都要進行合理的搭配,做到相對平衡,這樣才有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高中數學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其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做好協調組織工作,讓學生在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中不斷鍛煉溝通交流能力,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育的關鍵不僅僅是知識的教授,更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給學生做好表率。高中數學教師要堅持按時上課、下課,讓學生明白做事要守時,培養學生明確的時間觀念以及紀律觀念。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教學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要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一視同仁,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學會尊重,學會接受知識認知規律的差異性。在教師的耐心鼓勵指導下,學生會努力上進。教學過程中,涉及楊輝三角、劉徽的割圓術等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恰當的愛國主義教育,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更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海洋的探索,遇到數學難題勇于探究,不退縮不放棄,主動找尋解題方法,這是培養學生刻苦鉆研、不畏困難的良好品質[3],讓學生從數學教學課堂上不僅僅學到知識,更培養了意志品質,能夠為學生以后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人做好充足的準備。
素質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推進,這更要求教育工作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更要養成多樣化的能力。“核心素養”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一大導向,一線數學教師要秉承這一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策略,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培養出更多知識與能力兼具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1]陳煥兵.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實踐與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2]張金.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協作互動的教學策略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5.
[3]譚曙光.以問題為導向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07,(4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