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書亮
赫爾巴特曾指出:“關于你究竟是一名優秀的教育者還是拙劣的教育者的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你是否發展了一種機智感呢?”[1]而什么是教學機智呢?在學生過度興奮時,讓學生冷靜;能在學生困惑時,給他啟迪;能在學生失望時,給他信心。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2]教師的教學需要教學機智,教學機智表現為教師能夠臨場應變,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學機智的表現是隨機應變。在《看云識天氣》一課中,在講授中學生們不時往窗外望,筆者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時機,便對同學們說:“現在請同學們有序的在走廊上排隊,看今天的云是屬于哪一種?”同學們都興致盎然,看著云朵激烈的討論,隨后讓同學們回到教室對著課本來分析,學生們發現天上的云屬于卷積云,在這個過程里學生們學會了分辨,同時卷積云非常的美,筆者又啟發學生尋找到書中作者描寫卷云的段落。因為注意到同學們望向窗外的眼睛,而思考為何不請同學們出去觀察云,從而引發了接下來的兩個教學內容,將教學困境轉化為利境。
教學機智的表現還在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上《斑羚飛渡》這節公開課時,前半節課都能順利進行,但是講到高潮部分“斑羚飛渡”的過程時,老羚羊和小羚羊的一系列動作讓學生難以清晰地感知,學生們一個個眉頭深鎖沉默不語,課堂陷入沉悶,面對此景筆者想何不讓同學們用筆畫出這一過程呢?學生們依據課文描寫,拿出筆紛紛在紙上作畫,兩座懸崖之間老羚羊在空中畫出半條弧線,小羚羊登在老羚羊的身上,在它身上第二次起跳,畫成到達對岸懸崖的第二條弧線。筆者再提問有誰愿意去黑板上作畫時,學生們紛紛舉手,整個課堂都活躍起來,通過繪畫,學生們明晰了老羚羊和小羚羊的飛渡動作,更明白了這是生命對接的壯舉,使學生們的精神受到震撼。
教學機智的表現是加深學生的理解。某教師執教《老王》,在講第二自然段時,老王和“我”說閑話,請全班學生齊讀之后,覺得學生對情感的理解不夠深入,便對同學們說,我們用角色扮演的對話方式再來讀第二自然段,老師扮演作者,同學們扮演老王,同學們的情感一下子投入起來,仿佛變身為老王。
師:那兩個侄兒也能夠經常走動走動幫襯幫襯你吧?
生:但是,沒出息。
師:那還有其他可以照顧那你的親人嗎?
生:就沒有什么親人了。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意識到學生不能完全理解課文的情感,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采取角色扮演對話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自己沒有了親人,一只眼睛瞎了,生活貧苦,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在世界上,深刻的感受到身處社會底層老王的不幸,而這個不幸者卻對楊絳一家給予無私的幫助,體現出老王閃亮的人性光輝,正是因為執教者依據學生的反應,運用教學機智,對教學進行了調整,促進學生理解文章主旨,讓課堂取得了成功。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處境”[3]。運用教學機智,可以將課堂引向更好的方面。
教學機智能夠啟迪學生思維。錢夢龍在上《故鄉》一課時,有學生問:“‘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為什么用‘飛出’?”針對學生提問,錢老師進一步提問:“宏兒是飛,而母親是迎,這兩詞能互換嗎?”[4]學生立刻領悟到是不能調換的,而且給予學生思考的余地。又如,一生問:“本文為什么要著重寫閏土和迅哥兒的關系?為什么還要寫那么多閏土的外貌?”錢老師敏銳地抓住這個問題提問:“閏土的少年時代和中年時代在外貌上有哪些異同?少年閏土怎么樣?請大家盡量不要看書,憑記憶來回答。”
面對學生的兩次提問,錢老師都運用教學機智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第一次學生提問迎出和飛出的區別,錢老師巧妙的反問能否對換,學生便意識到迎出寫出母親的特征,而飛出是宏兒活潑年幼才有的特點。第二次提問學生提出為什么要寫閏土的外貌,教師巧妙地將這個問題引入更深層次。
教學機智能將學生帶入情境。筆者在講授細節描寫時,上課伊始學生還沉浸在下課時的玩耍,沒有集中注意力聽講,教室秩序較亂。看到這種情況,便用手將桌子重重的一拍,整個教室頓時鴉雀無聲,想到今天要講的內容——細節描寫,便開始了一番“表演”,用眼睛將全班掃視一周,將課本扔在桌上頓了頓,一臉怒氣地說:“你們知道這次考試有多少人不及格嗎?已經上課了還這么吵!今天的課不上了!”此時學生們一個個都不敢抬頭。
這個時候,筆者開始面帶微笑對學生們說:“我們今天要講的課是細節描寫,同學們注意到我剛剛表演的細節了嗎?”這個時候教室都沸騰了。筆者開始在黑板上板書,動作、語言、心理、環境、肖像描寫,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例對我剛才的表演進行描寫。有學生選擇心理描寫并寫道:“平時溫柔的老師今天怎么發這么大的火,今天可不要再惹老師生氣。突然老師又說道,考試不及格的人有很多。看著老師氣得發紅的臉,我心想老師的嘴里千萬別蹦出我的名字啊。此時教室里安靜的只剩下呼吸聲,當我以為馬上迎來第二次火山爆發時,突然聽到老師熟悉的笑聲,‘今天我們學習細節描寫’整個教室就像炸鍋了一樣,我的心情從地獄直上云霄,短短三分鐘我好像坐了一次過山車!”
其他同學有的抓住了教室的環境,老師的動作進行描寫,都抓住了細節,描寫的真實且有畫面感。正是因為筆者看到學生們吵鬧的開端,結合上課內容,便將計就計將學生們代入情境,順利上了一堂生動的細節描寫課。
教學機智是面對特殊情境是所做出的反應,但這并不是說教學機智無法鍛煉,筆者總結出四種教學機智生成的策略。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在一堂公開課上,一位教師給三年級學生講授《秋天的雨》。在多媒體使用環節,請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操作,因為對多媒體不太熟練用了35秒都沒畫好,寶貴的時間流逝部分同學開始私語。老師引導他畫了半句后立即收手,學生自己完成了半句。這位老師并沒有直接代筆,讓學生回到座位,而是教了一半后,給學生自己表現的機會。學生收獲了成就感,面帶微笑回座位。這細微的細節正體現了教師眼里有學生,關注學生,以生為本。
在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課堂上也貫穿著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老師沒發現學生是因為近視看不到黑板,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能因此給小學生道歉,而且是那么親切。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并不是直接批評,而是分析背后的原因,進而向學生道歉。誰能不被這細微的細節所打動,教室里的學生如何不“信其師,親其道。”課堂何愁沒有生命的涌動,何懼沒有課堂活力?
第二,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積淀。于永正在講解五彩繽紛這個詞語的含義時,指出五彩繽紛不僅是色彩多,而且是生動的,但是學生在理解時并不能一下子抓住景色的特點,如田野也是動的,所以于永正運用教學機智,進一步提問,課文中的景物,只有一句話沒有動,是哪一句?教師運用機智,因勢利導,當學生沉默無頭緒時,進一步啟發學生,從而推動了課堂,啟發了學生思維。教學機智的運用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情境,遇到的困惑,立即做出反應和引導,讓課堂充滿活力。
第三,教學機智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在執教人教版七年級《黃河頌》這首詩歌時,筆者先請學生自由朗誦《黃河頌》,其中請一女生上臺朗誦一小節,該女生讀的氣勢昂揚,感人肺腑,當即請她為我們再朗誦一遍完整的黃河頌,并給她配上氣勢渾厚的音樂,整首詩伴著音樂讀下來,震撼了教室里的每一個人,這個女生性格非常文靜內向,在她讀了一小節后,筆者發現了她隱藏的潛力,便立即給她配樂,雄渾的音樂融進詩歌里,整個教室都回蕩著激勵人心的愛國情感和黃河頌歌。筆者抓住時機,運用教學機智,給學生的朗誦配樂,鍛煉了學生的自信,也讓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第四,教學機智要借助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機智的發揮可借助多種組織形式,如課堂上進行辯論賽、演戲劇、小組合作,根據學生面對的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在執教《田忌賽馬》時,學生提問田忌是否違反了比賽規則,采用的比賽方法是否道德?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看似旁支斜出,但是抓住這個時機,加以引導,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將有極大的益處,于是筆者提議學生分支持和反對兩方進行辯論,雙方在辯論時要有條理的提出各自論點,并加以解釋。正方提出這是智慧和策略的運用,使得比賽勝利,因為比賽時并未提出明確規則;反方認為為了公平起見,就應該同等的馬之間進行對抗。辯論的最后,正方因為論據更為詳實戰勝了反方。正方歡欣雀躍反方無不遺憾,都爭著說這樣的辯論賽還要繼續舉行。對于這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從而提升他們的分析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具有豐富的語文知識,合理使用多媒體,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幫助教學機智的生成。有人認為教學機智是“跳蕩在教學情境中的燧火”[5],將火苗點燃,肯定能燃起教學之火。一個能夠帶著鐐銬舞蹈的老師,更能在平時的教學中跳出優美的舞來。在語文課堂中合理運用教學機智,能使課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綻放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