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乂萌
新媒體是通過互聯網、手機、電腦等形式對信息的一種傳播。利用新媒體能夠將聲音、圖片、文字集為一體使得傳播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據不完全數據調查顯示在我國眾多網民中,高校學生能夠占到25%的比例,由此可見,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較為深遠。在新媒體視角下,對高校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對于高校學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缺乏社會經驗,安全意識薄弱。對于剛剛步入大學的大學生來講,雖然在年齡上已經到了法定能夠獨立的年齡,但是其心理和思維仍不夠成熟。離開了父母的懷抱,步入大學校園就相當于進入了半個社會,大學生這一群體缺乏社會經驗,缺乏識別危險的能力,安全意識淡薄。比如學校明令禁止學生在宿舍內使用違規電器,但是很多學生無視學校的規章制度,私自使用功率較大,質量不合格的電器,學生自身意識不到其周圍的安全隱患,雖然學校會定期對學生宿舍進行安全檢查,但是安全違規現象卻屢禁不止,這些均源于學生淡薄的安全意識。
(二)學生自身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高校學生安全意識差,對于學校開展的安全教師不夠重視,對于一些緊急事故的演練也只是走馬觀花,這樣的態度決定了學生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因為其社會經驗不足,所以對處理事情方面沒有巧妙的方法,當安全事故來臨時也不知該如何應對,只能任由事態的發展,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三)社交方式多元化。網絡的到來為我們帶來了開放的世界,當代大學生喜歡利用網絡來豐富自己的生活,但是網絡的虛擬性也為學生的安全帶來了威脅,網絡的言論良莠不齊,對學生的影響也較為深遠,社交方式的多元化為大學生打開了廣交朋友的門戶,但是由于大學生個性較強,明辨是非能力差,因此容易輕信網絡,有些學生甚至相信網絡陌生人的話,沉迷于網絡,疏遠了同學、父母、老師。
(一)利用多媒體實現安全教育的多元化。根據高校大學生平時喜歡接觸微信、微博等軟件的特點,高校可以設立專門的安全教育欄目的微信、微博賬號,在其中轉載一些與大學生安全相關的知識,同時還可以轉載一些相關的大學生安全事故的視頻,通過視覺上的沖擊讓大學生能夠對自身安全有新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一些安全工作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使大學生的生活環境更加安全。
(二)提高安全課堂的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信息時代提高了我們生活的效率,高校在課堂建設上應提高安全課堂的課堂效率。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安全課堂的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利用新媒體軟件在課堂設置互動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告別枯燥的傳統課堂,能夠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三)學校要建立安全網站。由于網絡在高校大學生的高利用率,高校可以設置安全教育主題的網站,該網站可以和學習的校園網有效連接,可以讓學生在登陸校園網時就能夠看到彈出的安全教育的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能夠讓學生在娛樂中就可以培養自己的安全意識,讓學生不再將安全知識的學習當成是一種學習負擔,而是將其作為生活所需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加強安全防范。
(四)提高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素養,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學生喜歡刷微博、貼吧,但無法準確分辨網上信息的真假,個別人便憑自己感覺發表不當言論。高校輔導員應該多培養學生網絡素養,理性看待問題。學校、班級指派專人監測重點網絡平臺,建立輿情預警機制,若遇事件發生,官方應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公布事件進展及說明情況,消除誤會,不能采取置之不理的態度,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輔導員、學生干部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幫扶工作。提高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素養,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近年來,大學生生安全事故頻發,因此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點教學內容,所以在新媒體的視角下更應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學校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參與到安全教育的學習中,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使學生成長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