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春
(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中小學,江西 萍鄉337000)
初中英語的“兩極分化”現象即是指學生對于學習英語分為兩種極端的狀態,一些學生處于對英語學習十分積極并能夠取得較好成績的狀態,而另一些則處于對英語學科極度抵抗的情況,自然也無法取得優異的成績。這種情形在初中后半階段較常發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初三復習的難度,特別是對于“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的農村初中英語而言。因此英語教師應將此作為重點研究方向進行探究改革。本文也將圍繞此問題進行分析。
首先,此現象的部分原因來自學生。許多學生在學習初中英語之初,對于英語充滿興趣。但英語是一門需要長時間積累鍛煉且收效較慢的科目,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英語學科難度的增加他們漸漸失去了耐心。長此以往便形成了與其他同學間的差異。其次,由于一些同學的學習方式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較好的成績導致了他們對于英語的抵抗情緒。關于家庭方面的原因,大多因為農村初中生的家長并沒有較好的英語基礎,無法在孩子學習英語方面給予幫助,會使學生產生較為嚴重的松懈或者厭學情緒。其中,占較大比重的原因還包括學校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師自身方面。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較少,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并且由于教師的自身原因,也會促進“兩極分化”現象的形成。其中包括教學方式、教學水平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等方面。
在農村英語“兩極分化”現象的形成原因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占據著較大的比重。所以改善此現象的根本方法需從教師身上尋找。首先,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眾所周知,教師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若教師不能夠摒棄一些較為消極的教學理念,那么將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影響。可以說樹立正面積極的教育理念是打破英語“兩極分化”局面的關鍵步驟。例如,教師應公正對待英語基礎較好與較差的同學,這里的公正不僅指態度上需一視同仁,還包括給予他們同樣的鼓勵與照顧。教師需幫助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與抵抗,引導學生積極對待英語學習,并致力于提升全部學生的英語學科素質。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習英語的問題,并正確處理農村初中生遇到的問題,不能夠因為學生的問題較為基礎就放棄對學生的幫助。
對于農村初中生而言,他們能夠利用的英語資源大部分來源于教師,在英語學習方面得到的知識大多也來自教師。因而教師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但許多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且教學質量水平較低,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標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農村英語教師應透徹研讀革新后的英語教材,并在空閑時間多多查閱英語資料以及與課內知識相關的英語知識,不斷豐富充實自己。此外,還需改變以往沉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加入更加靈活的元素。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英語教師在講解英語文化中的一些節日和習俗時,可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也可通過中西方對比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英語學習是一個耗時較長、收益較緩的過程,因而需要學生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初中生更加順利學習英語并且能夠收獲較好的成果。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養成預習及復習的習慣,即自主閱讀背誦將要學習和已經學習到的單詞和課文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牢靠地掌握英語知識。其次,還應指導學生做好課堂以及課后筆記,這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牢記知識,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同時學生還可以在此過程中及時發現并未掌握的知識點。再者,學生在復習時也可以此為基礎。
綜上所述,農村英語“兩極分化”現象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存在一定的影響,想要消除此現象也需教師在教學方案上耗費較長時間。在實際的農村英語教學中,便需要學校、教師及學生共同努力,對各方面進行調整及改革,提升英語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筆者相信,只要各方聯手合作,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終會被消除,學生的英語素質應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