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磊
20世紀50年代初,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理念正式被提出。文化、經濟和政治不斷變化背景下,輔導員隊伍建設內涵不斷與時俱進。現今,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已步入新時期,建設長效機制尤對實現輔導員隊伍專家化、專業化及職業化至關重要。當前,須對高等教育的相關變化及大學生發展趨勢進行全面認識,以建設優質輔導員隊伍,進而更好地就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本文結合實際,從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通過創新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思路以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三個角度進行了深入論述,旨在豐富輔導員隊伍建設相關理論,并希望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未充分認識輔導員角色。對于輔導員隊伍性質、輔導員隊伍在高校中所處的地位、輔導員隊伍的作用等問題,高校各存己見[1]。輔導員隊伍結構不合理。在實際調查中,筆者發現輔導員多為年輕人員,年齡在22-54歲范圍內波動,年齡均值為30.2歲。41歲≤8%的輔導員的年齡≤50歲,92%的輔導員的年齡≤40歲,其中62.1%的輔導員的年齡≤30歲。年輕輔導員極易打入學生群體,能夠對學生心理動態及思想進行及時、精確把握,可為實施及完成學生工作目標提供有力保障。但其缺乏社會、工作經驗,導致其缺乏工能力。長此以往,其工作質量將會受到負面影響。此外,女性輔導員占據著很高的比例,不利于培養性格行為、創新思維等;輔導員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間極少。與此同時,輔導員職稱結構有失合理性:8.3%的輔導員為高級職稱,34.6%的輔導員為中級職稱,57.1%的輔導員為初級職稱。66%的輔導員學歷為大學本科,31.8%的輔導員學歷為碩士及雙學士,2.2%的輔導員學歷為博士。由此可知,輔導學學歷符合標準要求,但其與專業化、職業化輔導員相差甚遠。由調查結果可知,9.6%的輔導員接受過思想政治教育及馬克斯主義理論教育,3.8%的輔導員接受過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學科專業教育,其余輔導員所接受的專業教育有農林醫類學科、理工學科、石油化工類、普通文科類,其所占比例分別為22.5%、6.3%、4.1%、53.7%。據調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為輔導員,其發揮著引導者的作用。大多數高校未正確認識輔導員職能,凡是與學生牽涉的事情,皆派輔導員處理。如此,輔導員成為各種瑣碎事務的承擔者,以致其難以專注提升自身工作水平,更無法關注學生成長、發展。
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外形勢變化深刻,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和機遇。當前,西方價值觀念、文化思潮等對我國大學生成長、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某些法學生暴露出很多問題(模糊的理想信念、迷茫的政治信仰、扭曲的價值觀、淡薄的誠信意識、缺乏社會責任意識、較差的心理素質等),嚴重影響著其身心健康發展。高校輔導員作為骨干力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高校輔導員承擔著重大的責任。所以,新情況及新形勢下,高校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制定頒布的政策,注重建設浮動澳元隊伍,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加以科學創新。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有利于滿足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科學教育觀要求建設及完善輔導員隊伍。所謂的科學教育觀指的是有機結合中央精神與教育思想,有機結合大學生思政教育部署及教育思想,并始終踐行黨中央制定、頒布的政策及方針。此外,對現有的相關文件精神進行認真學習、領會,以建設高水平、高質量輔導員隊伍。如此,便能充分體現科學教育觀理念,有利于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和諧校園等[3]。
輔導員隊伍建設特點為系統、繁雜,除了顧全大局,還應緊抓觀念、突破重點。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使其趨于學習化、研究化、職業化及專業化,以滿足新情況及新形勢需求,從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進行創新,并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發展潮流。
輔導員應對自身職業性質進行積極轉變(從當前職業轉化為終身職業),這在輔導員隊伍建設內容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嚴格意義上來講,輔導員隊伍應滿足協調、可持續發展及穩定的要求。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議:其一,對一系列有益機制(物質待遇、專業職稱評聘及使用提拔機制)進行建立,以為輔導員隊伍建設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二,加大后續培養輔導員力度,以增強輔導員隊伍生命力。高校須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服務對象為輔導員)進行設立,且在學科建設中體現該專業,以促使其成為專業、系統的教育;對有關課程培訓體系(心理輔導、社會哲學、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等)進行建立及完善。除此之外,對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才進行科學培養,以提升其專業知識與技能、綜合素養。同時,對輔導員科研工作持重視態度,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積極構建相關機構,通過研究來激發輔導員參與工作的興趣[4]。進行科研時,須堅持學習,以提高自身適應能力,從而積極應對所有突發的狀況,并深入發展輔導員教育專業。如此,輔導員隊伍可實現學習型、研究型目標。其三,由現行相關規定可知,高校管理與教師隊伍主要構成要素為輔導員,其具備扮演著雙重角色——干部和教師。因此,高校須給予輔導員及時、適宜的支持與鼓勵。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指導,對思政教育工作思路進行合理創新,且通過制定、施行政策,以保障、支持輔導員開課。
所謂的專業化指的是半專業化向完全職業化轉變的過程。為促使輔導員隊伍建設更為專業化,高校可采取有效措施科學培養及管理輔導員。如此,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對專業得到進行表現,對專業自主進行實施,對社會及學術地位進行提升,將輔導員職責有效、全面履行。首先,輔導員須對一系列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管理學生日常事務、注重學生德育等)進行負責。所以,高校務必要建設專業化輔導員隊伍,給予大學生及時、正確的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并教授其如何解決各種問題(就業問題、情感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問題等);其次,對教育培訓體系加以建立及完善,注重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及水平的提高。如果要建設專業化輔導員隊伍,關鍵內容是培訓的全方位。第一,對崗前培訓活動進行組織及開展,促使輔導員明晰與其工作相關的內容(工作目的、方法、所承擔的責任等),將優秀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傳授給輔導員,以幫助輔導員做好參與、開展工作的準備。第二,注重定期專業化培訓及輔導輔導員,內容包括政策時事、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同時,注重對輔導員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專業技能等進行培養[5]。第三,組織、帶領輔導員參觀、學習,促使其視野得到開闊、思路得到拓寬、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此,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將會明顯提升,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再者,從本質角度轉變輔導員隊伍,即用“時間-研究型”替代“實踐型”。立足于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歷程,其最初將政治作為建設根本,旨在滿足政治方面的需求。
大多數高校已建設輔導員隊伍多年,在建設經驗、措施方面獨具特色。然而,由于高校在教育資源方面存有很大的區別,導致所建設的輔導員隊伍存有差異性。高校在各個方面(培養機制、選定及聘用標準、管理辦法等)所制定的方案不同。這些方案為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加強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提高其專業水平。鑒于高校所具備的資源不同,須重視互補高校優勢資源,通過互學互幫,以實現共同發展目標。該種建設渠道,可有效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發展。
輔導員隊伍建設屬于高校齊心合力建設的大工程范疇。此種情況下,高校須將自身資源與其他高校資源有機結合,將教育特色全面發揮出來。與此同時,注重交流、溝通,加強與其他高校之間的聯系,有效整合各個高校優勢資源,對輔導員隊伍建設模式進行不斷探索、創新。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領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進行科學創新,使得高校輔導員隊伍更加專業化及職業化,以確保輔導員隊伍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精于業務、具備很強的政治素養[7]。
輔導員作為高校中堅力量,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高校須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對思政教育工作思路進行創新、優化,以為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