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飛
體育課多在室外進行,是以學生練習為主,教師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學生成績的評判者。如果師生之間不能平等交流,這就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傳統體育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只是模仿老師練習。這種舊的教學觀,不利于培養新型人才。因此新課改下首先應轉變舊的教學思想。只有教師轉變了舊的教學觀,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學到技能并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之受益終生。
教學應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由于體育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知識與技術技能,需要在課外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與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摸索出了許多方法,如自練法、自我養護法、創新法等。要讓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完全出自于學生的內發性動機,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由于教學內容和組織教法的多變性,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關系影響著體育教學。傳統教學往往只追求效率和運動負荷、練習密度等,忽視了學生參與練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不能快速掌握練習方法,讓學生感到體育課乏味。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全面的身心素質,筆者在體育教學中“抓大放小”,注意把握“大”的環節,一些“小”的環節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練習。在準備活動中,要讓學生根據要求去準備,及時總結,肯定和表揚學生富有創意的動作,讓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游戲或比賽時,讓學生自己擔任裁判,在講授新課時讓學生講述動作要領、嘗試練習等,在復習課時讓學生進行練習,學會觀察、比較、判斷、選擇,在主動學習中使正確動作定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品質,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蘊涵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田徑課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各項運動的基礎。在優化教法過程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促進學生新陳代謝的加快,提高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堅韌不拔和開拓競爭、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品質。在球類課教學中,筆者提倡集體主義精神,要求學生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做到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品質。在體育理論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實際結合,特別是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學習體育健兒頑強的拼搏精神,啟迪學生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如果你拒絕了失敗,實際上你就拒絕了成功。”在教學中學生對動作的掌握程度顯而易見。通過比較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學習心理研究表明:凡是伴隨著使人滿意、愉快情感體驗的學習活動,其活動效果常得到強化,而不滿意的情感體驗則使活動受到抑制。教師應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表揚和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防止不良情緒的干擾。
在新課改下的選項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一味遷就學生的興趣,放棄運動技能的教學,則背離了體育課程本質的特點,是行不通的,中學體育課自選項目的教學只占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絕對不是也不可以是全部。除必修的田徑、健康教育外,還有體操、新興體育項目等,都必須在教學內容中給予安排,并給予一定的學分。學生選項課程自主學習時,學生活動場所比較分散,教師監管不到位,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是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前提。所以要處理好量與強度的關系,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師生處在動態之中,它的實踐性、競爭性、公開性、協同性和集體性等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