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飛
過去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學歷補償教育,針對的是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前大量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沒有高學歷的現狀,通過學歷補償教育,促進在職人員的再教育,提升文化層次。這種傳統的成人高等教育采取的是業余學習,或通過函授教學方式。高校成人教育主要通過函授站點進行教學,學生往往是邊工作邊學習,學習時間沒有保證,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而函授站點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一方面追求學生規模,同時希望減少教學成本,這樣無論從學生需求還是自身經濟利益的角度考慮,都讓函授站的教學工作打了折扣,學生不來學習,有些函授站點反而會樂觀其成,這嚴重影響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大大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如再以“補償學歷教育”作為追求目標,顯然與社會發展與社會需求不符合。加上社會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很多行業和企業出現了人才總量儲備不足、結構型人才短缺等情況。對人才需求不僅有量上的需求,更有質上的期盼,對人才不只看學歷層次,更看重人才的技能水平。傳統的以函授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成人學歷教育顯然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這意味著地方高校的傳統成人教育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這一點在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招生與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尤為明顯。
出路何在?唯有主動適應地方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實行校企聯合辦學,培養實用人才,努力拓展辦學思路和空間,才是尋求突破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
傳統的學歷教育,只針對學生學歷層次的提升,屬于“補償學歷教育”,只解決成年人的學歷需求問題,多是針對已經參加工作的成人,與就業無關。地方高校成人學歷教育的轉型,必須走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之路。學歷補償教育要和職業技術教育、崗位培訓等內容結合起來。實現成人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
成人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具有如下特點:1.在生源組織上,從過去招在職在崗的成人為主,變為更多地傾向在高中畢業生中尋找生源。2.在人才培養上,從傳統的學歷課程教學,向技能培訓方向強化轉變。要保證其為未能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成人提供學歷教育的基本功能的同時,為他們提供高等職業教育,進行職業培訓,幫助學生拿到相關技能證,讓他們有一證在手,有一技之長。3.與學生職業提供保障,為學生尋求更高水平的就業。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成人學歷教育一定要于與學生未來的職業掛鉤,在招生前就可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明確今后就業目標。學校所辦成人專業必須是與就業關系密切的專業,課程設置是與職業技能有關的內容,畢業后對口就業。做到了以上三點,地方高校成人學歷教育也就不愁生源,這為地方高校成人學歷教育的發展拓展了新的發展方向。
成人教育要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必須走出校門,而校企合作是拓展成人教育辦學空間的需要。這些年來,企業在營銷、機械制造、電子、服裝、通信設備制造等行業的人才需求大幅增長,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地方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有關部門要主動調整專業結構,結合企業需求,采取訂單式人才培養,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改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健全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體制機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需求對接。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評價和服務作用,支持行業組織推進校企合作、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育教學、開展人才質量評價。明確企事業單位承擔學生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的職責義務和鼓勵政策。”地方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更要走出去,尋求與企業更加密切的融合。與企業融為一體。
學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的確有必要,但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企業的任務是生產產品,而不是培養人才,學校是辦學的主體,優勢在辦學。只有實現優勢互補,才能共同開辟美好未來。
傳統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學歷補償教育,關鍵是獲得學歷,而非獲得知識技能,學生是為文憑而來,高校成了提供文憑的學校,這決定了傳統的成人學歷教育的方式和發展命運,傳統學歷教育中存在的諸種問題,都與這個定位有關。因而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轉型體現在人才培養上,是從學歷補償教育向滿足社會與市場對培養實用型人才需求轉型。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下,高校培養的是企業用得上的技能人才。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設置,都圍繞這一目標展開。人才培養定位上,要深刻認識到,未來成人高等教育生存與發展,一定要回到人才培養質量上來,這是成人教育賴以生存的基礎和根本。成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學歷補償教育上,滿足于解決學歷提升的問題。成人教育一定圍繞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人才作文章。當然人才培養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個系統工程,人才培養要落實到成人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落實到課程與技能培養過程中,融入在校企合作的具體環節中去。
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發揮地方高校的教學優勢,有大學老師給成人學歷教育的學生上課。另一方面,不是只搞學歷補償教育,而是結合職業教育,是要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地方高校的教師傳統的大學教學方法并不完全適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要求,理論知識的講授課時比重明顯過大,課堂上,滿堂灌是常態。教學過程應當突出能力的培養,更多地引入企業的直接參與。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辦學,校企合作要體現在人才培養上,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辦學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有企業的參與。要進一步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專業設置要與企業需求結合,要有高質量就業,專業對口,待遇高,發展前景好。企業要提供實習教學條件,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等方面。
校企合作要體現在課程上,在課程建設上,要更新課程體系與內容,要融入職業教育的特點,理論知識與企業技能操作實踐有機結合,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力求將課程教學與企業實際崗位工作的需求無縫對接。
在技能培訓上,要結合職業特點,為學生既掌握有用的技能,又有一相關的資質證明,從而便于他們更好就業。要在企業進行教學實習、實訓和頂崗實習,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完善頂崗實習(帶薪實習)模式。
總之,地方高校必須敏銳地把握到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轉變,必須大膽創新,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只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讓高校成人教育走向多元化發展,主動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地方高校的成人學歷教育就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