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維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當中信息技術的快速應用不斷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其中包括政府機構、教育家、學校、教師、家長等。不可否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代網絡技術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途徑和方式,不斷拓寬了人們接受教育的視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甚至教育方式上面大大的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教育正在接受多樣化、多元化的洗禮。現代教育教學通過“互聯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高效創新教育,十多年來,通過充分融入信息化的技術,我國的教育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并在實踐當中不斷得到應用。“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科技成果和先進理念不斷改變著現代教育的課堂,其中微課的發展主要來源于高校教學的高端技術支持,不斷推動著高校教學變革的發生[1]。
“互聯網+”的主要特征包括新技術、新要素、新空間、新體系。21世紀初,“互聯網+”的發展變革最為迅猛。通過不斷對傳統信息技術行業的整合,吸取傳統行業的優勢,不斷創新新的變革方式去研究和探索,努力創造新的信息通訊環境,大大縮短了現代社會人們交流的距離,使得人們與外界交流的工具不斷發生巨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漸受到影響,久而久之,網絡技術的應用已經離不開人們的日常生活。
顧名思義,短小精悍是微課最大的特點。其本質就是一種網絡視頻教學課程,具有共享性的特點。現在社會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逐步有了微博、微信等日常交流工具,它們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的特點,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通過分享、語音、視頻的直觀交涉,不斷變成現代教育學習的主要方式。而微課正是通過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改變,微課依據互聯網的優勢,成功的改變著現代高校的教育模式[2]。
微課雖微,但各種結構一應俱全。微課并不像字面意義的理解那樣,只是簡單的把教學視頻或者教學課件隨意截取一段而成。它有自己明確的目的與獨立的主體,內容具有完整性,能夠很明確的體現某種思想。在微課制作的過程當中,需要將授課設計這一核心很好的體現出來,同時要注意微課內容與教法的匹配,注重教學軟件于教學工具的完美搭配,再就是主體的導入要很鮮明。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比較,微課的結構更加緊密,層次更加鮮明,課程設計更加合理,課程銜接更是絲絲入扣,其內容更能抓住學生的內心。一個好的微課設計,需要簡潔、直觀、有效,要盡可能結合現代高科技技術,多參照網絡上那些時髦且進步的思想,所制作出來的東西,要能夠盡可能多的展現在網絡平臺上,并得到大家的認可。
利用微課,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階段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提高學習的思考和動手能力。微課還能不斷開拓學生的世界,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發展狀況,同時視頻直觀的感受加強交流與分析,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并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
傳統高校的教學課堂主要是教師通過口頭傳教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灌輸學習,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監督和觀察,學生在被動中接受知識,無法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也因此,學生無法突出其創造性思維,傳統的生搬硬套局限了學生的想象,也限制了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延生性學習。高校微課課堂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課堂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正視學生群體,教師在設計教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當中,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自覺對各知識點進行延伸,進而達到真正的課堂教學目的。微課作為全新的發展教育平臺,課堂當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精心的設計微課教學,充分考慮微課課程的突發狀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創設體驗式學習、情景式學習,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依托于現在多媒體技術的微課具有動態性,可促進教師不斷反思。微課的授課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區別,為保證高校微課的教學改革,高校必須引進專業教師,并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在招聘教師時,不再以以往的教學資格來評論,通過筆試和面試是考察教師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同時,還要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教育進行判斷,考察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教師還應具備不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懂得在學生之前就能充分掌握好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并充分利用到課堂當中,傳授給學生,使得微課的發展得以順利進行[3]。
同時,微課教學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教師和學生無需在同一個空間進行教學,可以不受限制的在不同時間和低于利用移動技術展開交流學習。最后,教師必須對微課的教學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微課的呈現也會隨之變化,教師應該在第一時間適應微課的教學變化,從而引領學生不斷改善學習;教師同行之間相互點評微課的教學質量,相互借鑒,并不斷探究,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不斷適應信息變化革新的大背景,有利于提高我國教育質量。
想要改變高校微課的教學模式,并不斷進步,就要對當前高校的基礎教育媒體設施差的現狀進行改變。首先,學校可以將向國家教育部門申請到的資金,用來改建基礎設施,并把每一份資金用在最緊急的事務上;國家政府應著重教育資源分配的均衡,幫助農村學校改善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努力減小農村與城市基礎教育設施的差距;其次高校也應該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與企業合作,不斷融入企業的建設當中,并得到企業資金的支持,把得到的支持資金用在基礎設備和教學設備的建設當中,從而提升學校整體的硬件水平。微課是借助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不斷變化,高校教學基礎設施也應順應科技的發展,不斷增添新的資源,引進新的高科技技術,在把教育硬件水平提上去的同時,進而提升我國高校的教學水平。
微課為學習者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媒體資源,包括微視頻、電子文檔、圖片、語言、網頁等極為豐富的學習資源,這位教學的多種形式提供了可能。教師在精心設計好教學主題后,就應該按照實際的設計課程來施行教學,以免出現教學突發狀況而沒有及時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差異,智能化的推送針對性的學習資料,一方面保證課程設計的新穎性,另一方面設計的課程主體教學目標必須要明確。從創造入手,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創新學習,符合大眾創業的時代背景。這樣的教學課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重要作用[4]。
共享性是微課的另一大特征。由于微課的呈現形式多樣,并且在微課資源中包括教學內容的設計、課件的制作、以及配套習題等。不斷的積累微課資源,從而形成優質、豐富的微課資源庫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建立微課資源庫,就好比傳統教學的教案設計,教師從設計教案到教學,到最后的教學反饋,都可以形成一整套的教學體系;根據不同階段對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改革[5]。同樣的,各個學校都有自身特點的教學體系,微課的融入和發展也不能例外,高校應該不斷積累微課課程的經驗,創設屬于具有自身特點的微課資源庫,方便儲存知識、檢索知識、運用知識。學校與學校之間也應加強互動交流,做到資源共享學習,從實踐中創新新課程,從而又儲備新的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而創設的微課網絡學習平臺,是為每一個學習打好基礎,為他們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源,對我國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6]。
教育是國之根本,是每個人密切關注的社會熱點。近些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呼聲背景下,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是當下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互聯網的革新速度之快就要求高校微課要時刻緊跟社會進步的步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把微課學習中的諸多因素結合起來,通過設計與互動,拓展新的發展。學界對于其教學理念還有一段需要接受的過程,其未來的發展發現和道路也有待進一步研究與解決。因此,我國在大力發展微課教育的同時,還需不斷借鑒國外教育的先進資源,吸取經驗教訓,培養更專業的教師,讓微課教學成為現代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一部分。
[1]范建麗,方輝平.“互聯網+”時代高校微課發展的對策及應用——從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談微課與教學的整合 [J].遠程教育雜志,2016,35(3):104-112.
[2]彭才望,趙素波.基于“互聯網+”的高校微課發展策略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8(6):10-13.
[3]顧金媛,仲瑞.“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課堂教學-基于微課的分析與對策[J].現代計算機,2017(25):18-20.
[4]任靜.“互聯網+”環境下微課資源建設研究 [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165-166.
[5]李嬌.“互聯網+”時代高校微課教學模式探討 [J].中國成人教育,2017(5):89-92.
[6]蘭明潔.“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慕課、微課一體化教學模式探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