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樂
小學作為學生接受系統性語文教育的起始階段,對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概念的核心內容是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創新教學理念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新課標內容進行深度解讀,將其作為主要的教學指導原則,將創新教學方法以及新型教學工具恰當地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從而真正的發揮小學語文對學生的教育意義。
教育戲劇是以戲劇的教學方式開展的一項教育教學活動,始發于英國和美國,我國在基礎教育中,最早滲透教育戲劇,并在長期的運用中不斷補充完善。引用教育戲劇的元素開展教學,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化解文字符號的理解難點,以肢體語言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情感體驗。換言之,這樣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為現今的語文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大膽設想在語文教學中引入一些戲劇元素組織教學,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將教育戲劇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的補充,化解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難點,精化小學語文課堂。
例如,《烏鴉喝水》一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表演話劇,首先一起布置場景:一杯水和許多小石子,還有其它材料(吸管、勺子、筷子、小烏鴉的帽子等)。接下來讓一位小朋友上臺表演小烏鴉,另一位學生當旁白,當“小烏鴉”口渴難耐時,看到一個小瓶子里有半瓶水,這時教師問大家:“同學們,如果你們是小烏鴉,你們會怎么喝這杯水呢?”學生們七嘴八舌的搶答,有的說用勺子,有的說用吸管,教師說:“真棒!大家都很聰明,可是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小烏鴉該怎么辦呢?”這時學生們都陷入了沉思。接下來教師讓扮演“小烏鴉”的學生將石子一粒粒的石子投進瓶中,直到能夠喝到水為止……學生們在劇情的一步步牽引下發散思維,激發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音樂媒體主要涉及電視、手機、電腦等相關器材,在當前的新媒體發展的白熱化趨勢下,多媒體技術得到了更為廣闊的運用空間,將音樂媒體和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深入的融合,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增添更多的藝術色彩,進一步的彌補傳統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就音樂媒體本身而言,其彰顯的藝術魅力,能夠輕而易舉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音樂之聲唱響小學語文課堂。例如《趙州橋》一課,教師在課前準備一些趙州橋的圖片,以及其他的知識點引申,另外可以將音樂融合進語文教學課堂中,家喻戶曉的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就是專門歌頌趙州橋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欣賞這首歌,并對歌詞中的“魯班”、“張果老”“柴王爺”等人物進行簡單介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且將趙州橋的資料講授給學生。接下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小放牛”這首歌,因為歌曲比較好學,教師可以在教兩遍后,讓學生自己學唱,哪位學生可以完整的唱出,則予以表揚和獎勵。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提高了學習興趣,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對趙州橋的了解,提高課堂質量。
智慧課堂的核心體現在“智慧”二字上,它提倡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來充實課堂,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習慣于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等電子設備來輔助教學,學生們也依賴于各種電子設備來輔助學習,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本知識的局限性,從不同層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無限渴求,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授《火燒云》一課時,教師為了給學生創造適當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強烈的畫面感,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大屏幕上展現火燒云的圖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圖文結合了解各種云彩的名稱和形成原因,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情緒高漲,使得課堂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