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雙
(遼寧省國有北票市大青山林場,遼寧 北票 122100)
文冠果屬于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經濟價值很高,不僅是一種優良的油料作物,還可以作為用材樹種,是我國特有的生物能源樹種之一[1]。文冠果喜光,耐半陰,對嚴寒、酷暑有較強的抗性,不耐澇,屬于深根性樹種,有發達的根系,對栽植地土壤沒有嚴格的要求,一般在黏土、沙荒地上均可種植,可廣泛用于荒山綠化、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工程中。近年來,隨著文冠果作為生物質能源林建設的興起,其造林面積逐漸增加,經常發生的病蟲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病蟲害發生后會削弱樹體的長勢、降低產量,因此要重視文冠果病蟲害的防治。
文冠果莖腐病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病原菌為輪枝孢菌、鐮刀菌等,當苗木表皮發生破損(可能在起苗、運輸、栽植過程中發生)時,病原菌從傷口處侵入造成感染,嚴重發生時可造成樹體水分吸收受阻,最終導致苗木的失水死亡。文冠果莖腐病一般在苗木栽植后2個月左右發生,發病癥狀為淺層土壤中的根系發生腐爛,剛發病時顏色為暗褐色,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環繞莖基部一周,最終地上部葉片全部萎蔫、苗木死亡,發病部位的表面可見到明顯的菌核(大小不一,黑褐色)。病原菌具有較強的腐生性,可存在于土壤中越冬,在田間發生漬害、土壤溫度過高等條件下文冠果莖腐病容易發生[2]。
一是提前對土壤做好消毒工作,起苗、運輸等過程中盡量輕拿輕放,不要損傷苗木,切斷病原侵染的途徑。溫度高的夏季做好遮陰,防止高溫燒苗現象。二是起苗后將苗木置于多菌靈、高錳酸鉀等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殺滅苗木表面攜帶的病原菌。三是文冠果莖腐病一般在5月中旬到7月發生,在未發病前對容易發病的地塊噴福美雙500倍液、惡霜嘧銅菌酯1000倍液等,以起到預防作用。四是科學運籌施肥管理,通過合理的搭配有機肥、微量元素肥等,適當提高種植的密度、降低田間土壤中水分含量等,為文冠果樹的健壯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降低莖腐病發生的幾率。此外,通過輪作、松土等措施,降低田間病原菌基數,也可以很好地降低該病的發生。
文冠果根結線蟲病又稱為黃化病,發生面積廣,危害嚴重,可造成苗木成片死亡;發病原因是線蟲寄生在文冠果的根頸部造成的,一般常發于幼樹、苗木。線蟲呈蠕蟲形,細長,身體透明,肉眼難以清晰分辨出。文冠果苗木上感病后葉片的顏色逐漸轉為黃色,地上部分不再生長,逐漸萎縮,最終死亡,拔出根系可見根頸部下方2 cm的位置表現出水腫癥狀,木質部顏色由原來的白色轉為褐色且發出強烈的臭味。文冠果幼樹發病后葉片全部轉為黃色,在很短的時間內萎蔫但是一直掛在樹上不落,拔出根系檢查,地下10~20 cm皮層組織等顏色為黃色,水漬狀,明顯腐爛且發出臭味。根結線蟲病在連作、土壤過于粘重、過量灌水的情況下發病較重,一般成林文冠果樹不會發生此病,但是在高溫多雨的夏季、土壤中積累過多水分等條件下也會發生。
一是播種深度不能太深,文冠果處于苗期時加強中耕、除草等管理,底水灌足,后期春灌次數適當減少,避免病原通過水源傳播。進入雨季前要在林間挖好溝渠,便于及時排水。二是一旦發現發病苗木,要及時拔除并集中轉移到較遠的位置焚燒干凈,并在發病苗木處對準根際土壤施入克線丹顆粒劑45~75 kg/hm2等。三是實行輪作換茬制度,盡量不要重茬,在重茬的情況下要提前施入綠源重茬1號等抗重茬的生物制劑進行處理。四是秋冬季深翻土壤,適當晾茬,減少土壤中病原基數,減低病害發生的幾率[3]。
文冠果黑斑病屬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對文冠果的葉片產生危害,是文冠果栽植中常發的病害之一。病害發生時先在葉片上或者葉片的邊緣部位產生小斑(褐色),小斑的周圍顏色為深褐色,隨著病情不斷擴展,幾個小病斑逐漸擴大連成大斑,病斑背面邊緣出現1層霉層(黑色)。病癥發生嚴重時整個發病葉片的尖端或者邊緣都會出現干枯,造成葉片的早脫。病原菌越冬的場所為發病葉片上,發病的時間開始于第2年的5月下旬。在溫度高、濕度大的雨季病情更加嚴重,地勢低、樹體長勢弱、林間過于郁閉的樹容易發病且程度重。
一是雨后的排水工作要及時做到位,確保林間不會蓄積雨水。二是種植的密度要合理,要結合林間郁閉度情況梳枝、修剪,保證林間有良好的透風透光性。三是造林可選擇雙行窄帶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林間光照條件,還可以適當在大行距內實施間作,以耕代撫,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四是重視預防,在每年的6月黑斑病發生之前或者剛發病時對準樹體噴施適宜的殺菌劑[4]。
沙棗木虱屬于同翅目木虱科害蟲,前胸背板的性狀為弓形,前端、后端都為黑褐色,在我國北方地區一年發生1代,可作為媒介傳播煤污病。發病時主要刺吸文冠果嫩枝、幼芽等部位的汁液,造成幼芽的死亡,剛發病時葉片發生卷曲,病情嚴重的可造成整棵樹的樹葉或者枝梢枯萎死亡,影響樹體的生長,出現大批的落花落果現象。
重視田間管理,秋季林間有大量枯枝落葉及雜草,及時將其全部清走,破壞沙棗木虱秋冬季節棲息的場所。也可在冬季于林間灌水,將雜草、枯葉中的越冬成蟲淹死。如果在林間發現沙棗木虱危害癥狀,可選擇吡蟲啉、苦參堿、溴氰菊酯等進行噴霧。防治的最佳時間一般是早春時,每隔1周左右噴1次,連噴3次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花蝽、薊馬、瓢蟲等是沙棗木虱的天敵,要在林間保護好這些天敵,利用其對沙棗木虱的捕食作用而降低蟲害的發生。
銹壁虱又稱銹蜘蛛、銹螨等,是文冠果上常發的一種重要害蟲。其主要對文冠果的果實、葉片背部產生危害,吸食內部汁液,造成內部細胞受損,在空氣的氧化作用下,葉片、果實的顏色轉為污黑色,在病情嚴重時可造成提前落葉、果皮顏色發黑。
田間套種藿香薊、綠肥等,提高林間水分含量、增加有益生物的數量。溫度高的盛夏時氣候干旱,可通過樹下灌水或者覆蓋1層雜草等提高林間相對濕度,對預防銹壁虱有很好的作用。在銹壁虱暴發時期噴施阿維菌素、愛力螨克、代森鋅可濕性粉劑等,每隔5 d噴1次,連續3次即可起到明顯的效果[5]。
刺蛾屬于鱗翅目刺蛾科害蟲,可對文冠果樹的葉片產生危害,是我國北方地區常發的害蟲之一。幼蟲低齡時取食葉肉,葉片啃食后呈網狀,大齡時葉片被食用后出現缺刻,葉片上只留下葉柄、葉脈,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蟲害嚴重發生時可造成發病樹木的葉片全部被吃光,造成樹木無法進行營養代謝,最終枯萎死亡。
進入冬季后,溫度下降,刺蛾寄主的葉片脫落,寄主上會有一些刺蛾的蟲繭,可在整形、修剪的過程中將蟲繭全部摘除。刺蛾的成蟲對光線表現出一定的趨向性,利用其這一特點可在成蟲期時在林間懸掛黑光燈誘殺。刺蛾在林間大量發生時,可噴施蘇云金桿菌制劑等,或者在幼蟲初齡時噴施抑太保乳油、阿維菌素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