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執勝
(安徽省肥東縣林業綜合管理中心,安徽 肥東 231600)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治理,對于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來說具有關鍵意義。最近這些年,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多發頻發,對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構成嚴重威脅。其傳播速度使人們非常擔心,不少林區已經受到很大危害。所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屬于與林業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內容。
當今社會,人們盡管認識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然而并未意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知識方面的匱乏會導致忽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這在合肥地區屬于較為普遍的問題。百姓不重視林業有害生物治理工作,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存在認知不全問題,一般都依托于林業主管部門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造林與防治工作沒有做到緊密結合,欠缺整體性防災觀念,缺乏綜合性的治理理念。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森防工作只是很少人的認知,并沒有實現整體性認知。植樹造林過程之中,常常環節聯系不緊密,只是單純的育苗與栽種,砍伐也僅是重視利益。這樣長久之后,產業非常混亂,其中很多環節存在脫節現象。總體規劃也沒有重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也沒有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而且還沒有相關混交林的營造,僅栽種單一性樹種,若是出現問題,治理難度非常大。
非常多的不合格私企以及木材經營商與個人都會由于法律意識較為薄弱,不清楚植樹造林整體實施過程,對植物檢疫工作認識不夠,這樣就會導致有害生物擴散,引發非常嚴重后果。
由于發展不完善,因此出現了監管制度不達標的問題,盡管大多數檢測體系的建設收獲了不小成效,并沒有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然而,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預測體系、林業監測系統等都具有較大的缺陷。
資金投入屬于保障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必備條件。若是資金匱乏,就會造成抗災減災能力降低。然而,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存在有害生物防治不達標的問題,欠缺必備的檢測設備以及交通工具。防治的技術方法也較為落后,科研工作欠缺資金,就造成防治工作力不從心。
從本質上看,林業有害生物危害不亞于水災、火災等災害。屬于長期性防治項目,并且防治難度比較高。對此,政府需要重視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的管控,可以依托于多種媒體渠道宣傳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政策。使大家更了解森林防治檢疫對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還需要培養一些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龍頭企業代表,確保代表可以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植物檢疫主要包含產地檢疫以及調運檢疫工作。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全國林業檢疫性的有害生物包含19種。這當中林業有害動物包含12種,有害微生物包含6種,有害植物包含1種。植物檢疫意義為,防止林業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與林業有害生物的擴散傳播,保證林業建設工作的迅速健康發展。
生態調控也稱為林業防治,利用采伐、撫育、造林、育苗以及育種之類工作,為林木建設優良的生長環境,確保樹木的健康,防止有害生物侵害。此方法屬于最有效根本的手段。主要內容包含:挑選良種、培養壯苗、適地適樹、種植密度科學合理、混交林建設、病蟲害防治、合理撫育以及采伐。
化學防治就是運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也就是大家常提到的打藥方法。化學防治通常在病蟲引發較大經濟損失的時候運用,農藥的使用方法包含噴霧、噴粉、熏煙、莖干注射以及灌根之類,要重視農藥的合理運用。第一,要正確挑選農藥的品種以及使用濃度,確保對癥下藥、對蟲下藥。另外必須挑選最適當濃度,若濃度過高林木就會出現藥害問題,濃度較低藥效不好害蟲與病菌的抗藥性就會提升。第二,選取適當的用藥時間,做到適時下藥。適當時機是指:①害蟲大多數或所有到達適合用藥的時期。②大多數天敵處在不活動時期,確保農藥不會對天敵產生較大殺傷。③可以兼治相同環境中的其余病菌以及害蟲。另外要重視農藥科學混用以及交替使用問題,防止害蟲以及病菌出現抗藥性。與此同時要盡量減輕農藥對四周環境的影響。
此方法就是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設備與物理因素對害蟲進行防治。其中內容主要包含:①害蟲捕殺,比如成蟲與幼蟲的捕捉,摘卵塊以及剪蟲枝。②害蟲誘殺。依靠害蟲趨光性以及趨化性進行誘導滅殺。③利用高溫殺蟲。比如用熱水浸泡樹種,曝曬。④利用人工阻隔。安裝一些障礙比如用薄膜裹住樹干,或利用紗籠以及涂環。
在開展林業有害物種的防治工作過程中,針對于已經存在有害物種侵害情況的林業,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確保林業當中生態平衡。能夠選擇使得林業遭受損傷生物的天敵,利用它們針對有關的有害生物展開消除工作。也能夠在平時防治林業過程當中,來選取那些有益生物,可以對林業中的其他生物有著抑制的作用,此種防治林業有害物種的措施,和其余的方法對比來說,對于林業當中別的物種不會造成危害,有著無公害以及無污染的好處,因此屬于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防治有害物種的方法。
首先,為了推動我國林業能夠健康發展,為我國生態整體環境發展做出貢獻,需要在林業規劃過程當中,栽種有比較高的抵抗病蟲害水平的樹種,而且依照不同樹木的不同生長的特點,來進行樹種種植密度間的合理組合。其次,樹木生長的過程當中,為了可以加強樹木健康生長,需要采用科學以及合理的措施來耕種、施肥、除草以及灌溉,確保樹木能夠健康生長,最終可以實現生態環境調整的具體目標。再次,還需要借助于現代化的林業發展技術,利用先進技術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的相關工作,更具針對性強化對于林業的保護工作,避免發生亂砍濫伐的情況,讓林業中的所有生物都可以健康成長,加強林業的生態平衡,進而形成整體的生物鏈,依靠互相的促進制約,進而達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植樹造林中的一些屬于生態公益林木,根據受益人多出力的準則,就要求在林木中獲益的部門在此區域森林營植當中進行一些資金投入進行補償。其中主要投入需要來自地方,而國家同樣適當進行輔助投入。商品林如果由個人以及企業進行經營整治,若是發生問題,必須承包對后續問題負責處理,也能夠向廣大人民尋求相應幫助。與此同時,造林植樹屬于關系國計民生的一項關鍵工程,因此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上,需要加大財政投入,購買社化服務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不單單屬于一個經濟項目,更屬于一種公益性事業。其中主要包含行政、科研以及法律等各方面要素,對現代化林業建設來說非常關鍵。在森林建設中重視防治生物災害,加強生態穩定安全維護,推動林業的科學發展屬于關鍵性目標。所以,需要通過合理科學的方法,強化林業防治項目,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