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勝強
(桂林市靈川縣林業局,廣西 靈川 541299)
林地資源保護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近些年來,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在林業建設上,大面積開展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及保護天然林的建設活動,使得我國生態文明社會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開展這些建設活動的過程中,依舊出現了許多破壞林地資源的情況。因此,要堅持科學保護林地資源,不能因為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而去破壞環境生態平衡,要積極研究林地資源保護管理對策,讓林地資源與經濟效益更好的同步發展。
林地資源管理工作屬于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圍,其主要管理的內容有:合理調節林地之間的關系、維護林業土地的所有權、合理科學的安排林地的建設使用、落實國家在林地的開發利用及保護過程中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的規定: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
靈川縣土地總面積約23萬hm2,林地面積約17.31萬hm2,占土地面積的75.20%,森林覆蓋率70.88%,林木總蓄積量1098.51萬m3。
全縣林地以有林地為主,面積約12.79萬hm2,占土地面積的55.60%,其次是石山灌木林地,面積約2.79萬hm2,占土地面積的10.60%。
全縣林地中,商品林地面積約9.28萬hm2,占53.61%,生態公益林地面積約8.03萬hm2,占46.39%,其中重點公益林地面積約6.43萬hm2,占37.17%,一般公益林地面積約1.6萬hm2,占9.22%。
順應時代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將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林業建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為了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改善各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增加了森林種植的面積,但在進行的過程中還是有許多林地資源被違法侵占,導致了生態環境的建設一直得不到很好發展。在我國林地資源不斷減少的情形下,保證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問題就更加突出了。因此我國更應該加強林地資源保護管理,構建一個完整的林地資源保護管理體系,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一些相關部門對使用林地的建設項目未依法報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就同意立項并辦理建設用地手續。
(2)部分鄉鎮項目指揮部大包大攬,對使用林地的建設項目事先承諾包辦林地使用及林木采伐手續,而實際上均未辦理。
(3)一些業主和群眾法制觀念相對薄弱,法律意識淡薄,未批即用林地,并且很多項目違法占用林地面積較大。
(4)很多項目以設施農用地的名義報鄉鎮政府審批備案并發放規劃許可證后缺乏監督管理,實際上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農業生產設施的“幌子”從事機械設備維修、門窗經營(加工)等非農項目。
(5)生態公益林補助相對偏低。目前,根據國家政策兌現給農戶的生態公益林管護費為每年14.75元/畝,而老百姓每年租給別人種植柑橘樹的山場價格為600~1000元/畝,補助占租金的比例為1/40~1/70。利益的巨大差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戶對公益林的管護積極性,沒有從根本上起到管護的作用,一些群眾甚至敢于鋌而走險毀掉生態公益林改種為經濟林。
(1)今后凡是涉及征占用林地的項目,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用地單位必須向林業主管部門申請取得林地使用手續后方可開工建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國土部門在受理建設工程項目辦理建設用地手續時要嚴格把關,涉及占用林地的項目要取得林業主管部門核發的《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或《行政許可決定書》后方可受理項目業主的建設用地申請。未取得林地合法使用手續的不得辦理采礦許可證,已經辦理的不得辦理延續年檢手續。公安部門不得為違法占用林地的企業和個人發放炸藥,工商、環保、安監等部門不得為非法占用林地建設項目辦理證照、許可證或備案手續。以形成多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參照國土部門的做法,對未取得合法使用林地手續的建設項目,住建部門不予以辦理建設規劃許可等手續;發改部門對未取得合法使用林地手續的建設項目,不得辦理項目審批手續;供水、供電部門不得為違法使用林地行為提供相應服務。
(3)鄉鎮政府應加強對已辦理規劃許可證設施農用地使用情況監管核查,及時制止違法違規占用林地行為;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部門領導齊抓共管,負責所轄區域內違法使用林地的防范制止及整改工作。對未辦理林地使用手續的違法占用林地項目,鄉鎮政府和項目指揮部要督促、協調項目業主限期到林業主管部門接受調查處理,依法辦理使用林地手續。建設項目由于沒有辦理征占用林地手續受到上級通報、查處或曝光的,要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的規定追究該項目指揮部負責人、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相關領導的責任。
(4)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可向上級部門提議逐年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補助標準,以充分調動廣大農戶管護的積極性,讓生態公益林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5)加強林地使用管理。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林地使用的管理,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①要重視林地臨時使用管理及恢復林業生產條件管理。要求項目建設單位交付一定金額的林地恢復生產條件保證金,待林地的生產條件恢復后,通過驗收并且合格,再將林地恢復生產條件保證金退給建設用地單位,若林地生產條件不合格,則林地監管部門使用條件保證金修復林地生產條件。當建設工程完成后,臨時使用林地結束時要及時將林地恢復原狀。②要完善林地管理體系,提高工作人員管理能力。加強各個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在國土部門早期的規劃中林業部門應該積極參與,為之后的建設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
(6)對林地的用途及數量進行嚴格的管理。想要在新形勢下保護好林地資源,就應該加強林地資源數量及使用用途的管理。林業部門應該積極推廣節約林地的使用,嚴格限制林地的用途??茖W合理的分配林地使用數量,將林地使用指標用在最為重要的項目上。在保護林地資源的基礎上,還要重點關注國家的經濟項目發展,重點保障國家主要工程建設、大型民生項目、公益事業項目等工程。林地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對建設用地的使用進行審核工作,對于一些不符合建設規劃用途和超出用地定額的項目不予以審批通過。林地管理部門還要對林地用途、定額數量安排進行深入的研究,采用最科學合理的方式來處理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平衡之間的矛盾。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積極貫徹落實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同時,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留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林地資源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它的肩上背負著維持環境生態平衡及推動國家經濟市場發展的重任。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于經濟建設的發展與林地資源保護的矛盾就越來越顯著,對于林地資源保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正確認識到目前林地資源保護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相關管理人員要及時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讓林地資源更好地得到保護,實現國家經濟建設與自然環境資源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