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美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在林業建設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能夠為林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規劃。但是,針對我國實際的林業生產建設而言,很多林業的管理者、從業人員尚未真正的認識到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重要性,因而存在很多實際問題亟待解決,這將影響到我國林業生產的質量。因此,本文將針對這一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致力于我國林業生產建設質量的提升與改善,更好地提高林業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從林業調查規劃的種類上看,主要可以分為3個方面,具體則為林業調查、林業設計和林業規劃。從林業調查上也可以分為幾個方面,包括一類、二類調查,以及單獨設立的專業調查項目[1]。在調查覆蓋森林經營單位以及縣一級的森林情況時,需要對森林中的各項植物檔案、森林可砍伐的限額進行提出,了解實際情況,從而有計劃、有規劃的進行林業活動。
林業規劃主要是對森林發展進行一個科學的、專業的計劃。通過對林業內容的規劃,能夠為森林建設、后期的經營發展提供主要放線。在林業規劃中,最為主要的規劃可以分為以下4個方面,包括五年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總體規劃和行業規劃[2]。而林業規劃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則是通過林業調查的結果對森林后期的發展進行預測,從而更好地對森林經營提供建議,特別是環境保護方面、整體規劃方面。
林業設計主要是對林業規劃的具體化闡述,通過每一個細節問題的處理,對林業總體設計進行文字說明、圖表展現。在林業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林業規劃的內容進行展示,通過直觀的呈現方式能夠顯示林業設計的方面。而林業設計則可分為兩個部分,即初步設計和作業設計。在作業設計上也可以分為多個方面,如造林設計、森林改進規劃、砍伐設計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內容和項目,為林業發展提供新措施。
在森林的建設過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盡可能多的森林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歸納、整理,從而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林業調查設計發揮它的作用。在林業調查設計規劃中,第一則是對森林中所有的林木資源進行歸納,對品種、林木的質量進行反饋匯總,通過實際的數據結果進行內容分析[3]。這樣能夠對林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的反饋式說明,與此同時,可對當地的森林經濟進行基礎數據的提取。在了解這些情況之后,必然能夠發現些許林業生產中的問題,在長期以來的研究當中表明森林對于地球的生態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大氣、恢復生態系統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效益。所以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及生態系統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家園,這樣才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協同發展,因此,可以針對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優化林業發展。
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林業的生產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在效率上需要提升,在速度質量上需要得到質的變化。故而,在林業生產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將區域的發展情況進行匯總,作為設計的參考依據,以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林業調查規劃建設的總體布局分析、過往發展分析,能夠更好地提出林業生產的發展路線,發展對策,從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好準備。
在林業調查規劃的過程中,對林木的所屬權也是大家關心的重點,因此,需要對使用權、所屬權進行明確的規定,并通過實際調研,發現對森林的使用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存在經濟問題,使用問題和所屬權問題,這和個人利益是息息相關的。通過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措施,能夠起到快速止損的額效果,能夠挽回國家在林業建設上的損失,也能夠更好地保障個人的合法權益。
從傳統的林業調查規劃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人工調查,隨后,將調查到的結果放在計算機數據中進行制圖分析,更好地展現數據結果,在不同方向的對比中尋找差異和問題點。但是,現階段的林業調查規劃所涉及到的方面越來越多,數據有著明顯的增幅,且更加的細致,因而,采用人工調查的方式是難以勝任的。在這種情況下,所獲取的數據也會缺乏準確性,效率不高。為了更好地改善這一局面,需要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優化調查結果。
使用計算機來代替傳統的數據運算,可以加快數據統計的速度,在準確率方面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與此同時,可以在互聯網的支持下擁有更為便利的管理方式,數據存儲和提取方式,傳輸的速度也隨之提升[4]。因此,筆者認為在林業調查規劃中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現實意義,有利于推動我國林業生產建設的發展。此外,有利于在變革發展的過程中,推動行業的發展。
在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且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能夠在較短的一個時間內實現林木資源的再利用,在利用程度上更改,并且能夠縮短樹木本身的成長年齡[5]。為了更好地使用我國有限的林業資源,需要提高林木使用的效率。這就回到一個本質上的問題,即林業調查規劃建設的重要性。只有做好基本的步驟,才能夠為后面的林業發展提供保障,才能夠更好地提出具有專業性、科學性的生產規劃建議,才能夠促使林業資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目前,林業調查規劃并沒有對現有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慮,沒有結合當地的發展情況,沒有將森林的實際情況與社會的發展契機相結合,沒有更好地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在林業生產建設的開發中,缺乏創新性、目的性和規劃性,不能夠對已有的資源信息進行有效地利用。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推動地區林業的發展,需要制定科學的計劃,促使林業產業的發展具有長遠性意義。
現階段,我國林業的調查規劃方式仍然處于一個不高的水平狀態,其發展模式、規劃策略缺乏完整性,需要進一步完善改進。例如,在調查的過中,更多的是關注林業資源的整體數量,缺乏后期的保護意識和管理意識,因此導致森林資源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浪費的情況。因此,在實施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林業調查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專業能力、實踐能力上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從而以專業人員的角度對森林資源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調查。
與此同時,我國的林業調查團隊是具有等級性的,而各個級別的調查人員之間存在溝通障礙,不能夠及時的完成有效溝通,這將會導致在森林資源的調查過程中,缺乏對細節的分析。因此,為了更好地對當地森林資源進行分析,需要國家政府在人力資源上給予支持,建立國家系統化的調查部門。通過國家政府的協助,能夠實現人員之間的流動,共享,從而發揮每一位調查人員的作用,將專業化知識進行最大的發揮,推動我國林業水平的進步。
目前,我國在林業調查規劃方面并沒有法律政策的全面支撐。但是,從國外發達國家的情況上看,已經在林業調查方面得到了法律政策上的支持。在林業調查方面,必不可免的會出現一些糾紛和矛盾,例如不同單位會因為森林的歸屬問題產生糾紛,或者為林業建設中的經濟問題產生糾紛。而這些情況的解決需要上升到法律層面,但是在森林的使用權上缺始終存在法律上的漏洞,因而難以做出公允的評判。因此,筆者認為,在法律制度上需要進行逐步的定位,實現有法可依。特別是對于林業調查單位的定義,擁有執法權,從而更好地保護國家森林財產和資源,保護好個人和單位的合法權益。
林業調查設計規劃是科學的、實用的、具有專業性的,是林業生產建設的基礎,只有做好根基性工作,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林業建設。這需要國家經濟、法律政策的支持,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通過科學的分析制定林業的發展方面。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上看,我國的林業調查設計規劃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在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下,需要向國外發達國家的林業管理進行學習和借鑒。使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通過科學的方式處理問題,大力發展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也將為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