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忠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五中學,福建泉州 3628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各領域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提高人才的質量,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并且將其作為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核心素養實施的目的就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操作能力、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核心素養能夠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起到重要的影響,現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主要培養方針,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開始運用該教育體系進行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1-2]。
習題教學的開展并不是一味地將課程內容全換成習題,要注重習題安排的科學性。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能夠給學生更多的習題訓練,經常在課程內容制定時將高考題型作為主要教學點,學生在聽講時常聽到“這是高考重點題型”“這個高考常見”等耳熟能詳的句子。這種教學模式制定的結果就是習題量的增加,一節課下來都是教師在和習題奮斗,學生處在懵懂的狀態,教學效率不高。例如,在講解平面向量這一課時,有的教師為了增加課堂的容量,在進行課堂內容布置的過程中,選擇了大量的習題,幾乎將所有與向量解題相關聯的技巧都進行了講述,內容涵蓋了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運算、向量的加法和減法、向量的幾何意義、共線向量的概念。課程成了教師的表演舞臺,學生疲憊不堪,這么多的教學內容,真正讓學生掌握到的有幾種?就算學生對這些解題技巧進行了記憶,但學生沒有真正地應用過,掌握程度不深,遺忘只是時間問題。
習題教學模式的效率不高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興趣不高,無論是習題課的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的布置,都太過于單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即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問題解答方式進行了記憶,但學生缺少舉一反三的能力,很難做到長久記憶。例如,課上設置例題:已知全集U={0,1,2}且CUA={2},則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幾個?學生對這種拓展性不強的例題,大多數是短暫性的記憶,很難運用其解決其他問題。
習題教學開展過程中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體,從題目的設定到問題的解答都是教師一人來進行,還有一種就是指定某一位同學進行問題的回答,教師單單與一名學生進行交流,一直到整個問題的結束。這兩種教學方式,一種是灌輸式教學,學生參與不到課堂中去;另一種看似進行了課堂互動,但只是針對一名同學,忽略了其他同學的教學參與,教學的開展不能面向集體。
教學不能只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還要讓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知識的運用,要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和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問題的設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加深學生的記憶,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出綜合性人才[3]。
社會競爭力在不斷加大的過程中,合作意識的形成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多與學生進行交流,適當地進行教學問答,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在思考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教學實施要以學生為主體,習題教學更要遵循這一教學理念,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思維培養為主,教師充分發揮引導性作用,幫助學生在進行解題的過程中,做好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例:已知曲線C1的參數方程為,以坐標原點為極點,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sinθ.
(Ⅰ)把C1的參數方程化為極坐標方程;
(Ⅱ)求C1與C2交點的極坐標(ρ≥0,0≤θ<2π)。
本題主要考核的是,參數方程化成普通方程;點的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互化(Ⅰ)利用“平方關系消元法”,先將參數方程化為普通方程,再利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即得。
(Ⅱ)先將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sinθ.化為直角坐標方程為:x2+y2-2y=0,通過C1與C2的直角坐標方程聯立,確定得到直角坐標,再化為極坐標。
試題解析:(Ⅰ)由曲線C1的參數方程為 為參數),得(x-4)2+(y-5)2=25即為圓C1的普通方程,即x2+y2-8x-10y+16=0。
將 x=ρcosθ,y=ρsinθ代 入 上 式 得,ρ2-8ρcosθ-10ρsinθ+16=0 ,此即為 C1的極坐標方程。
(Ⅱ)曲線C2的極坐標方程為ρ=2sinθ,化為直角坐標方程為:x2+y2-2y=0。
由解得
∴C1與 C2交點的極坐標分別為
在進行本題的解題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小組進行問題的討論,每組選擇一個代表進行問題流程的匯報,再由集體進行討論,整個問題教學的過程都是教師和學生在交流中解決的,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強度和知識運用能力[4]。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習題教學模式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題海戰術讓學生感到疲憊不堪,習題內容的單調引起學生的排斥感,習題的講評方式不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通過核心素養體系來進行習題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進行習題解答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素質人才。
[1]史寧中,林玉慈,陶劍,郭民.關于高中數學教育中的數學核心素養——史寧中教授訪談之七[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4):8-14.
[2]羅文婷.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173.
[3]章建躍.高中數學教材落實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07):44-49.
[4]劉友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培育之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