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芬
(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龍華鎮中心學校,四川 宜賓 645354)
班主任是學生學校生活、成長過程中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者和引導者,是學生、家長、科任教師之間的橋梁。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正確行使職責,確立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對學生的成長乃至今后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繁瑣而復雜的工作。
在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觸頗深:有幾分勞累,也有幾許收獲;有過偷偷地流淚,也有過沾沾自喜;我咀嚼過失敗的苦澀,也品嘗過成功的甘甜。經歷過一次次心靈的歷程,我認為做班主任老師是不乏味的,而是充實的。下面僅就我這二十多年任小學班主任的實踐,談談如何走進學生心靈——關愛學生。
一個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須對學生充滿著愛。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生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教育之果。
班主任要把真誠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學生們很善于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都在觀察并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誠心誠意地愛護他們、關心他們,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肯定,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到你沒有愛生之心,他們就在情感上對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都不會接受。所以,班主任是否具有愛心,是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記得在我當任第一個一年級的班主任時,我就遇到這樣一位學生,他叫龍川浩。因為他的個子比較高,所以我就把他安排在靠后的一個位置上,通過一幾周的觀察我發現:穿著破舊的他每天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很少和同學一起說話,上課時注意力也不集中,上課時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要么聲音很小,要么就是一個字也不說,偶爾也不完成作業。我就通過報名時家長留下的電話號碼找家長,了解到他家的情況:父母不和,早在他四歲時就雙雙離家在外地打工,父親幾乎不管他,也不會給家里寄一分錢,母親只是每年把他接去打工的地方玩幾天,然后再給他買一兩套衣服,偶爾打打電話;家里只有一個殘疾的奶奶和年邁的爺爺。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就主動的接觸他,與他交流,并告訴他:爺爺、奶奶、媽媽還有老師都很愛他,希望他能把我當作朋友,有什么高興的事和不高興的事都給我這個大朋友說說。以后在與他的爺爺交流時,我更多的是說他在學校的優點;在上課時我經常抽他起來回答問題;在帶學生玩游戲時,總是讓他當任重要的角色;學校有什么減免費用,我也總是會想到他。就這樣慢慢地,他越來越愛說了,學習上也有很大的進步,而且真的把我給當作朋友了。就在他上小學四年級的一天,龍川浩告訴我,他的爸爸媽媽已經正式離婚了,爸爸也給他找了個新媽,并堅定地說:反正今后我是不會認爸爸的,更不會認那個新媽的。當時我就勸他說:爸爸媽媽的事你就不要想得太多了,你要記住他們對你的好,同時也要尊重他們每一個人,這樣他們才會都喜歡你、愛你,這對于你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給你買穿的吃的學習用具等,帶你出去玩,給家里寄錢,幫爺爺奶奶減輕負擔這不是挺好的嗎?一番談話后,他也不再堅持了。后來我聽他爺爺說:他爸爸打電話回家,讓他接電話,他還是很高興。
現在他已經上初二了,當他仍然沒有忘記我這個朋友。就是去年寒假的一天,他專程來到我家請我去吃刨湯,并說這也是他爺爺的心意,當時我特別感動,告訴他我非常想去,但是有事去不了,這心意我領了,今后有機會我一定會去的。這種感動來自學生對老師信任,是班主任對學生長期關愛后的成效,更是教育成功的幸福感。
作為班主任,作為教師要想在教育方面取得成效,那首先就得做一個關愛學生的老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那你才有可能成為教育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