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燕
(紹興文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建筑學本科五年制的教育過程從基礎知識的構建到專業知識的整合與運用,是一個完整的培養建筑設計技能的教學系統[1]。大四會開設城市規劃類的課程,占四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重要的比例。我校城市規劃類的課程開設至今已經五年,這五年來經過不斷的改革已形成了完整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城市規劃類的課程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居住區規劃設計》、《當代城市認知與解讀》、《城市設計概論》等?!冻鞘幸巹澰怼?8學時,該課程具有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突出特點。其教學目的在于通過系統知識與理論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初步掌握城市規劃理論及方法,培養學生樹立全面正確的城市觀念,為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設計與人居環境規劃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的實際操作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它在課程結構縱向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綜合運用前期課程的知識,另一方面為后續景觀設計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毒幼^規劃設計》72學時,是建筑設計向規劃設計轉換的過渡性課程,在整個設計課程體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程旨在通過一個小規模地塊的組群設計訓練引導學生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的轉型,在整個建筑學課程體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礎訓練的作用[2]?!懂敶鞘姓J知與解讀》24學時,本課程任務是使學生熟悉城市設計概念與地位、城市設計性質與任務;了解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詳細規劃及建筑設計的關系:系統掌握城市設計的發展歷史;了解城市設計的指導思想與設計原則:掌握城市設計的研究對象、類型與內容;掌握城市設計要素和設計方法:了解城市設計機構組織;熟悉城市設計的編制與成果表達;了解城市設計的決策、實施、操作與管理;了解城市設計評價標準?!冻鞘性O計概論》32學時,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與設計實踐,使學生能運用城市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城市設計的操作程序與步驟、培養各層次城市設計的基本設計技能,包括城市總體設計、城市分區設計。歷史地段保護城市設計,重點地段城市設計等,培養學生在城市設計實踐中的實際分析能力與綜合表現能力。
我校從2013年開始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特別提出能力目標,即從掌握書本知識變成提高實踐能力,使學生變為主動式學習,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
《城市規劃原理》實踐教學探索體現在:通過系統知識與理論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初步掌握城市規劃理論及方法,培養學生樹立全面正確的城市觀念,為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設計與人居環境規劃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的實際操作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毒幼^規劃設計》實踐教學探索體現在:1.分析能力的培養:基地分析、周邊環境分析、相關案例的評析,用文字、語言或圖紙的方式加以表達;2.調研與策劃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踐,通過調研了解當今住區發展趨勢和存在問題,通過調研了解住區建設背后的各類社會力量,并對項目進行策劃(包括銷售人群定位和產品定位),作為設計的基礎等。《當代城市認知與解讀》實踐教學探索體現在:使學生能運用城市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城市設計的操作程序與步驟、培養各層次城市設計的基本設計技能,包括城市總體設計、城市分區設計。歷史地段保護城市設計,重點地段城市設計等,培養學生在城市設計實踐中的實際分析能力與綜合表現能力?!冻鞘性O計概論》實踐教學探索體現在:使學生熟悉城市設計概念與地位、城市設計性質與任務;了解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詳細規劃及建筑設計的關系:系統掌握城市設計的發展歷史;了解城市設計的指導思想與設計原則:掌握城市設計的研究對象、類型與內容;掌握城市設計要素和設計方法:了解城市設計機構組織;熟悉城市設計的編制與成果表達;了解城市設計的決策、實施、操作與管理;了解城市設計評價標準。
城市規劃類的課程加強教學課堂討論環節,包括實地調研、遞交調研報告、集體討論等內容、及第一次草圖、二次草圖、三次草圖的繪制與修改等過程,通過特色教學流程與重點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城市規劃原理》為例,平時表現成績根據以下內容進行評定:出勤(占總分的40%);平時作業(占總分的30%);課堂互動情況(占總分的10%);學習態度(占總分的10%);課堂紀律(占總分的10%)。課程論文成績根據以下內容進行評定:內容的完整性(占總分的40%);規范性(占總分的20%);觀點(占總分的20%);前沿性(占總分的20%)。最終的評分標準是定為:總成績=平時表現成績×30%+課程設計作業成績×70%?!毒幼^規劃設計》的成績由作業情況以及平時表現為依據綜合得出。成績按五分制計,分為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平時成績占百分之三十,考試成績以課程作業成績為準,占百分之七十。
建筑學專業是一個開放的專業,需要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在此過程中的教學也會產生新的問題,我們將不斷探索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以提高教學質量并力求達到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