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校 談 靜
當前,課堂教學的發展趨勢在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積極開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積極督促學生參與課堂學習,這樣才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要求,而小學生正處于發展與成長的階段,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特性,并且為學生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從而踐行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針對小學生學習閱歷淺、學習能力不足等問題,教師如何突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嘗試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這仍是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并且反思的問題,本篇文章也將就這一實際課題展開探討。
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在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相比于代表著課堂權威地位的教師,小學生群體更喜歡與同伴進行交流,那么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借這一學習模式督促學生相互之間進行監督,從而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在這一學習模式中,教師可以積極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及明確的學習目標,保證學生學習小組能夠擁有一致的學習方向,在此基礎上,合理的小組分工更能夠加強學生小組的學習效率,而高效的自主學習能夠帶給學生充分的自信,進而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培養自主學習、高效探究的意識及習慣。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軸對稱圖形”的學習中,教師不能夠僅僅依賴課本上的內容,給學生進行簡單的理論講解,而是應該嘗試由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如剪紙,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課堂空間,由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堂創作,借動手實踐的環節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對稱圖形的魅力,與此同時,這一形式也能夠督促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中,進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生展示出來的優秀作品,教師也要予以鼓勵和肯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
在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要求下,教師不妨嘗試與學生互換角色,借此方式來讓學生感受教師的教學體驗。只要教師能夠選取恰當的課題時機,這一教學模式便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來。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而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師生關系,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而言都有些困難,因此,教師不妨將課堂角色互換作為調整師生關系的第一步,通過互換角色來幫助雙方感受對方的體驗,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督促學生積極地調整心態,并進行備課,教師可以借此機會督促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而在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時,教師也應該積極發揮這一新鮮的教學體驗的實際作用,通過及時的課堂總結與交流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
在如何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這一課堂目標的思考中,教師不能過于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應該通過鼓勵措施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保證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并且充分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例如,在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過于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或是動手操作,那么學生反而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事實上,不少教師認為小學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難免會插手學生的自主探究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轉變觀念,進而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目標。
例如,在應用題的學習中,學生常常會遇到困難,那么教師不妨嘗試帶領學生通過實際情景的感受來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以“植樹問題”為例,學生往往會碰到如:封閉、不封閉路線植樹、兩端都植樹、兩端都不植樹等問題,在實際的學習中,這些概念理解對于學生而言稍顯困難,那么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現有資源——教室的布局,如課桌坐人、排隊等類似的情景來鼓勵學生進行實際探究。
隨著素質教育對于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要求的提高,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際過程中,理應積極結合實際情境,通過這種方式來保障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勢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而聯系生活情境則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進行思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這也才應該是教師所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嘗試積極挖掘課程資源,由學生利用圓規進行畫圓,從而讓學生形成基本的印象,即圓上的任何一點到中心點的距離都是一樣的,這個距離即我們所說的半徑。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這一規律,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動手,自制圓規,以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要求下,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與發現,這樣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課程標準的不斷調整與改革,教師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對教學形式進行完善與補充,教師必須要關注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特性,不能因為學生的知識不足、能力有限就忽略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教師也應該結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來進行學習與實踐,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結合實際情境,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自主、高效、趣味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從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