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董塘中心小學 袁紅梅
“綜合與實踐”是新課程改革之后出現的一個新領域。為了使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在綜合與實踐過程中全面認識數學、了解數學,也為了學生能主動參與,成為課堂主體,積累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有效的教學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微課”在各地的數學教學中廣泛應用,逐漸成為教學的新趨勢和新型補充。我國“微課”概念創始者胡鐵生認為:微課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教學主題、例題、疑難問題、實際操作等進行的精簡而又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由微教案、微視頻、微課件等七個方面構成,其中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微課可以讓學習者在任何時間、地點實現在線的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下面結合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數學好玩》單元,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中巧用微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觀察發現能力。
微課運用于課前,可以幫助學生回顧先前知識,喚醒已有經驗,預習重點、難點,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前的預習階段,學生初次學習新知識,對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點、抽象概念不理解,有許多疑問,此時運用微課,主要是答疑解惑,為學習新知、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掃清障礙。例如,教學《有趣的推理》這個內容時,“推理”這個概念很抽象,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很難理解,為了化難為易,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前制作了一個“名偵探柯南斷案”的微課視頻,使學生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直觀理解“推理”這一概念,即:從一個或者一些已知的命題得出新命題的思維過程或思維形式,已知的命題是前提,得出的新命題是結論。這樣把概念的理解與生動的故事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了什么是“推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一點就通。微課視頻結尾處還設置了一個懸念:到底誰是兇手?為新授課埋下伏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互相討論、解決課前自學中未能理解的問題,還要通過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搭配中的學問》時,先布置學生預習教材的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先嘗試用實物進行操作,解決“服裝搭配”,探索并掌握簡單的搭配方法,選擇用合適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然后在小組中進行經驗介紹,說說自己的搭配方法。各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每組推薦出組員進行匯報與分享,在展示匯報過程中,要求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學生匯報的情況大致會出現以下幾種:1.沒有順序,任意搭配。2.先確定帽子,每頂帽子分別搭配三條褲子。3.先確定褲子,每條褲子分別搭配兩頂帽子。認真傾聽、善于觀察的學生會發現有的小組在搭配服裝的過程中出現遺漏或重復的現象,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疑問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答案,而是抓住學生產生疑問、爭辯的恰當時機,引導學生觀看微課《搭配服裝的方法》,觀看前先提出問題:“搭配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不遺漏也不重復?”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觀看。通過微課中形象生動地搭配演繹,知道了在搭配服裝時“選擇一件衣服可以搭配幾頂帽子,也可以選擇帽子去搭配衣服”。不管是先確定帽子或者是先確定褲子,只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搭配,才能夠不遺漏、不重復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來。學生進一步體驗按順序搭配的好處,基本掌握了這節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將微課與“提出問題—設想—探討—驗證”這一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了教學目標,也突出了教學重點,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的課堂小結,教師只是簡單地問學生“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或是“你有什么收獲”,然后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簡單地重復一遍,沒有新穎性、簡約性、針對性和發展性,更沒有起到梳理知識、承前啟后、畫龍點睛、升華知識的作用。而真正的課堂回顧與總結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重新梳理知識,對知識進行概括,而且能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設橋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就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思想的培養有所體驗和領悟,發揮課堂總結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由高度集中發展到逐漸分散,特別是臨近下課時,會變得心不在焉,這時教師運用課堂總結,會使課堂有一個小高潮。例如,在教學《有趣的推理》課程結束時,教師設計了“全課回顧”這一微課視頻。在視頻中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運用形象生動的課件,配上豐富的解說詞,按照上課的步驟,制作成完整的微課,通過對知識的梳理營造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意識。全課回顧微課的制作目的:1.課中“分別在哪個興趣小組”“飛機模型分別放在了柜子的什么位置”等案例的重新展示,讓學生再次在經歷對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過程,并對這些現象做出合理的分析。2.通過推理過程的演示,引導學生總結列表、嘗試等多種推理方法,發展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全課回顧微課的運用,不僅很好地幫助學生對本課知識進行了梳理,而且使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的升華,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化、結構化。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微課,結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時機,有效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從而使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更為緊密。“微課”運用在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中,既符合時代的要求,又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了學習效率,減輕了學習負擔。可以說,“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將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需要指出的是,“微課”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微課”都只是作為一個教學活動的有益補充和輔助,必須與其他教學環節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