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中心校 李曉麗
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基礎計算占了小學課程的大量篇幅,計算能力的好壞直接作用于數學測試成績的高低,其大多時候都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學培養。因此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將一些數學概念、解題思路、幾何公式的推導等通過計算的方式來引入。計算能力仔細來講分為兩部分,一是計算法則的完美消化和掌握,計算法則實質上是對計算步驟的精簡總結,都遵循一定規律。學生在學習階段要能夠很好地理解數學的理論知識,這是能夠用法則指導自身運算的前提和基礎;二是計算技能的靈活變通和使用,計算技能的熟練與否主要體現在計算的準確性和效率高低上,計算過程在學習后期完全是一種本能性的過程,計算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斷地練習鞏固,進而成為一種內在技能。但現如今,小學數學計算課的枯燥乏味都讓學生無法與計算親密接觸,反而產生了畏懼心,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出發,結合教材,為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變得有趣起來。據此,筆者對于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做了幾點簡單的思考:
任何教學只有成功激發學生興趣,才是有效的教學。良好的興趣可以帶領學生更好地走進計算的世界,因此作為小學教師,應該主動接觸和靠近學生,了解學生在想什么,希望學到什么,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去有效開展課堂教學工作,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無聊的計算知識轉變為引人入勝的數學小故事、小問題,從而引發學生思考。
除了培養學生對計算的學習興趣外,還應該多多采取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興趣。口算是學生掌握計算能力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應該有過關甚至是優秀的口算基礎,進而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播放,使用小卡片提問,或者是開火車接龍的方式快問快答,在規定時間內答對多少題或者答對一定數量的題目花了多長時間,對答對的學生進行獎勵,以競賽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還刺激學生對口算技能的掌握。
毋庸置疑,數學測試中大部分的計算知識都是通過筆算呈現的,列豎式的方法,但學生容易粗心,時常出錯,需要不斷地督促他們練習,筆算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少量的訓練,天天練習,一定會有所收獲。
簡便計算是依靠計算法則開展的簡化計算過程的計算方法,需要學生仔細觀察算式,認真分析,進而得出計算結論。計算法則包括加法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等,通過簡便計算,學生可以節省計算上消耗的時間,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做到又快又好,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多多強調,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學的計算法則,練習不同形式的簡便計算,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增加其計算正確性,縮短計算的時間,使學生愛上簡便計算。
估算能力也是計算中重要的一環,運用估算,學生可以通過合理的觀察和思考,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運用于解決問題。
擁有較好的計算習慣,對學習效率的提高、計算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這其實也就是培養學生審題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的大前提、大基礎,有些學生拿到題目就寫,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寫錯符號,抄錯數字,因此作為教師,及時多次強調審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審題是非常有必要的,及時提醒他們看一看算式的組成,能不能運用計算法則進行簡算,提醒他們要有耐心等,時間久了,習慣自然就會養成。
在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培養他們書寫工整的習慣,有些學生書寫潦草,自己無法看清自己所寫的內容,導致小數點、運算符號的缺失或改變,最終導致運算結果錯誤,降低了準確率。關于驗算習慣的培養也非常有必要,作業完成后學生進行自我檢查,才能知道自身容易犯的錯誤在何處,進行及時的發現和糾正,既保證了這次作業的準確,也為下次的作業打了一個預防針,一舉兩得。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專門記錄,讓學生自我體會,自我進步,及時改正。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領悟能力都是有限的,老師的作用也因此十分巨大。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不斷地引導督促,培養好學生的計算能力,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也為學生日后整體的數學素養的提高打好了基礎。培養好學生的計算習慣,用多種形式的計算方式鍛煉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計算的方法更加靈活,增加他們計算的靈活性和準確性,適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制定不同教學方法,科學有度,這樣才能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會進步得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