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邵營小學 楊玉芳
目前農村小學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為了提高這些孩子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尋找方法,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
從參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工作在農村一線,我認為農村小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所接觸的生活面較少,因此他們所學的知識大多來自課本,這樣就很難通過思考去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書本知識去聯系。另外,部分學生家長在外打工,他們對子女的學習成績要求不高,還有部分家長自身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不能輔導孩子。對于以上種種問題,我個人認為要想讓學生對數學這門科目產生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端正數學學習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作為班主任,我會經常與學生溝通,同時我也請其他科目教師多與學生交流,以此了解他們、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告訴他們知識有多重要。讓學生們去主動發現知識,讓他們意識到他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實則是存在于社會之中,存在于生活之中,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并不是空談、虛談。慢慢使學生端正數學學習態度,產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把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的學習探究者,形成一種正確學習觀。
數學自古以來就是科學、嚴謹的,但在學生看來,數學是呆板的、無味的,因此很多小學生不愿意花心思去學數學,他們覺得數學太難,認為數學就是寫寫算算,毫無樂趣。再加上農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又沒法去引導這些學生,這樣學生更容易知難而退,而不是勇敢而上。那么針對以上情況,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來激發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愛是一切活動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夠用心去觀察、去探究學生,沒有愛的教學是麻木的。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對于常年父母在外的孩子來說,教師的愛更是珍貴的。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應經常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對于有問題的學生及時和他們溝通,找到問題的根源。教師的角色是多樣的,既是老師,亦是朋友,只有滿足多樣的身份,學生才愿意去親近老師,才愿意去學你所教的科目。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愛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數學雖說是嚴謹的、抽象的、枯燥的,使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無味,缺乏數學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在頭腦中要儲備大量的數學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夠深入淺出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如魚得水。例如有理數加減法這一節,可用撲克牌來代替正負數玩游戲,紅色撲克代表整數,黑色撲克代表負數,以兩個學生為一組來抽撲克,每人抽2張,然后把他們相加,誰得的數大,則誰勝。這樣,我們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成了一種游戲,學生在游戲中就把有理數的加法學會了。這樣在教學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總有這樣的困惑:反復強調的問題,學生還是記不住,其實通俗地講,就是學生還沒有學透知識,他們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來創設教學背景,列舉學生知道的例子、能理解的生活實例,根據學生基礎編寫學生能做的練習,由淺入深,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課堂所學的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另外,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的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提高農村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農村數學教師來說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只要找到其根源,對癥下藥,教師的教法與時俱進,農村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慢慢提高,成績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