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平樂中學 韋上熠
數學不同于語文、英語等學科,不需要學生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記憶內容或詞匯,數學學習注重分析,在解決題目之前,學生都需要進行分析,思考每道題目中包含哪些知識點,再回憶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學好一門學科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采取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驅動學生不斷汲取新知識,增強自己的數學基礎。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問題作為教學主線,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教師都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圍繞課本內容并配合教師課堂講解,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的汲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吸收的效率以及學習興趣。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認識到數學學習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可以在高考中獲得一個不錯的成績,數學學習與生活也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在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后,可以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如在講解習題時,教師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減輕教師板書的壓力,豐富教學內容。在講解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開展情境教學,讓學生在參與情境的過程中汲取有效的知識,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
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分層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與能力,可以將學生分為優秀組、良好組、提升組,但在分組的時候,教師需要理解學生,不能因為分組而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告訴學生這些分組只是暫時的,會定期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成績再次進行分組,教師采用有效的方式激勵學生可以自覺參與到學習中,不斷鍛煉自己,超越身邊的其他同學。
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需要制定不同深度的教學計劃,這些計劃分別符合不同小組,使所有學生都能從學習中汲取更多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基礎與能力。在給優秀組的學生設計教學計劃時,教師可以先設計一些基礎知識,讓學生熟悉這些知識的基本應用,然后提供一些難度較高的思考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弱的學生,則可以先對這些學生進行基本概念的講解,在學生初步理解后,再列舉一些題目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這樣分層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幫助提高學生的理解效率,夯實學生的基礎。
例如,在講解《圓錐曲線方程》時,圓錐曲線方程是高中數學的一個難點,也是考試中常見的題型之一,在考試中所占的分值較大,圓錐曲線方程不同于函數題,只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能力,就有可能獲得正確的答案,需要學生對于這方面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圓錐曲線的知識點。教師在設計提升組學生的教學方案時,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白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基礎知識,例如這些幾何圖形的基本方程與離心率,其中,橢圓e的范圍是(0,1),雙曲線的e的范圍是(1,∞),拋物線的e=1;橢圓的方程為,雙曲線的方程,拋物線的方程為y2=2px。基礎薄弱的學生只有在熟悉掌握基本概念后,才能對圓錐曲線的基本應用有初步的理解。而對于那些優秀組的學生,教師在稍微講解基本概念后,可以提供一些習題讓學生進行分析與思考,這樣學生可以借助對問題的分析,了解圓錐曲線知識的應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數學與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數學教學就是為了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成為學生有效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在設計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生活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有助于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學生在經過有效的分析和理解后,從中汲取有效的知識,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實例,讓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又如在講解空間直角坐標系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看教室的墻角,問學生:墻角的三個邊有什么特別之處?通過觀察學生可以發現墻角的三個邊之間彼此垂直,且交于一點,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這與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定義相符合。教師分別講解三個坐標軸x、y、z之間的關系,通過直觀的學習,那些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可以正確認識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基本概念,空間中某一點所對應的x軸坐標就是該點到平面YOZ的距離,y軸坐標就是該點到平面XOZ的距離,z軸的坐標為該點到平面XOY的距離,通過應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實例,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的知識。在開展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學習,使學生可以更深地掌握相關的知識。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以及較強的思維能力,在實際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設計合適的問題,并引導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在分析問題中鍛煉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量。在開展問題教學前,教師需要選擇或設計的問題需要迎合學生的理解深度,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