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裕豐校區 馮 慧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對中小學教育教學不斷進行改革調整,影響到了實際的教學情況,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我們有必要創新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所謂的概念就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同時將其轉換為主觀能動性,將其與類似事物進行比較,總結出其共同特點且加以概括,其實是對抽象意識的一種文字表達。在小學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通過了解小學生的這一基本情況,我們運用概念教學法來改善這一現狀,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影響。
我們在研究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那么首先一點就是要積極轉變教師對傳統教學思想的認識,我國在教育領域進行不斷改革,為的就是減輕學生和老師的壓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死記硬背,最終的學習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所以,我們從這一方面作為突破口,樹立以加強學生理解能力、創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新的學習理念。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在教師方面進行有效的改變,教師一定要改變現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化教師對概念教育的認識,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中發揮具體的作用,促使學生能夠更快地去理解一道數學題,提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我們在蘇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中看到“圓”的認識中圓的概念: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為突出圓的這一特征,便于老師很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可以通過實物教學來提高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這也從一個方面突出了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形狀為圓形的事物,我們可以將自行車轱轆、鐘表等一些實物清楚直觀地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這樣,小學生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圓的概念,為在習題中更好地應用打下基礎。這樣改變傳統死記硬背的思想,就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一概念,并且使它記憶猶新,應用得心應手。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較為喜歡活潑且教學方式獨特的教學環境,針對這一特點,我國小學階段應該進一步豐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概念就是將一種事物進行抽象的概括,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數學課本中的問題,小學生對新的事物認知較少,且很難理解,但是對于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卻十分仔細,將生活常識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這也算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大創新,通過將生活實際引入課堂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或者通過動手操作和課堂實踐來加強學生對實物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例如我們在講蘇教版小學數學中立體圖形的正方體時,正方體的定義是:由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為了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這一概念,便于老師接下來的數學教學,我們可以將生活中正方體的例子引入數學課堂中,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正方體的認識和對正方體概念的理解,許多知識在生活中會找到它們的影子,我們所使用的魔方就是一個正規的正方體,也叫正六面體。這樣學生就便于理解,答題就很方便了。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一個正方體,這樣通過動手來解決問題更能加深印象,促進理解。
蘇教版數學教科書的編排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進行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會按照固有的邏輯思維來展開教學活動,但是教科書中的邏輯結構與我們頭腦中的概念結構是有很大差別的。為了學生和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盡量減小邏輯結構對他們的影響,就應該突破在教材編排中的邏輯性較強的弊端,突破邏輯性在學生頭腦中的束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平面圖形的整理和運用”時,大致可以體現出以下的邏輯線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圓,梯形。
通過以上內容的探討,可知近些年隨著概念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得到運用和推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增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中小學教材改革提供了經驗和幫助,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就應該率先做出示范,將概念教學這一良好的教學方法普及到我國各級小學中,使我國小學生和小學教師從中受益。但是,我國對概念教學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系統完善的教學體系,同時還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不應該停下對教育方式探索的腳步,應該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手段,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使概念教學惠及每一位小學生和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