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雁北煤炭工業學校 孟麗春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在中職應用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分層教學能夠有效針對中職學校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中職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比較符合現在中職的實際情況。分層教學是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對中職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于普通教育與中職教育在根本上是有不同的,因此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學習科目設置與普通教育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中職教育中,都是將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文化教育的,這種職業性技能人才培養需要專業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中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搖籃,也肩負著為高職院校提供人才輸出的重任,這就需要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實行分層教育,從而將中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凸顯中職院校所具有的特有功能,為社會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普通高中的擴招對中職院校的生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很多學生的綜合素質存在差異,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培養他們進行學習。分層教學模式符合現階段中職教育教學的特點,針對中職學生的水平差異,區別教學,從而幫助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尤其是數學科目的教學,數學本身邏輯性較強,內容比較抽象,在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不在同一個標準上,就會使得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學生聽不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從而放棄數學學習,而部分學生可能有著較好的基礎,會覺得比較簡單,也沒有認真學習的態度,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效率與質量低下,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推動中職教育的發展,在中職教育中采用分層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在中職數學教育中,分層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是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教學中得到鍛煉,在課堂學習中能得到收獲。分層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時代下衍生的教學方式,實質就是因材施教,在中職教育教學階段,教師更應該側重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與思想素質,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出每個學生的特長。
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模式的教學時,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必須在分層的過程中仔細認真地研究班級學生的個性與共性,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考量,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然后將班級內所有學生分為A、B、C、D四個組別,A組代表有著較好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學生,B組的學生主要是符合中職教育目標的中等學生,C組學生就是在合格的標準線上徘徊的,D組學生是學習能力與水平都相對較差。要先讓學生自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自己的組別加入,需要注意的是組別內的人員是隨時變換的,可以根據每次考試成績與教師的觀察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也有利于教師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在對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分層情況,將每個組別的教學目標進行初步設定,可以分為基本知識的掌握了解、深入了解、能夠熟練應用基本知識、能對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拓展等,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與學生能力的實際情況,分層教學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假如教師只準備某個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與水平的不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問題的解答效果也會出現差異,有的學生甚至看不懂,那就會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遵循學生一般的認知規律都是從簡單到困難,從容易到復雜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所講的知識點能夠做到深入淺出,盡可能引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與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導入。在教學過程中,先共同復習,然后再分層講解相應的教學內容,對數學知識點的難易、應用和題型變化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時要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要明確每個層次的教學側重點。
教師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也要結合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與不同層次學習效果的展現,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C層次的學生在做完教師布置的相應作業后,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來嘗試做B層次學生所練習的內容,通過在做題中的交流與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取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智慧,幫助自己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綜上所述,在中職應用數學課程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經過應用實踐我們可以看出,分層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還可以促使學生提升學習的積極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愈發重視,還需要相關教育從業者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優化改進,為中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