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缸顧中心校 郯添鍇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啟蒙時期,數學也不例外,學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打好基礎,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學生日后的學習都會產生巨大幫助,主動學習和強迫學習不僅在學習效果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態度也會有很大影響,因此,為了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愛上數學,教師轉變教學策略是必須要做的。
“以學生為主體”已經成為現在教育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原則,隨著教育的發展,教師越來越能認清教育的重要之處,推翻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勢不可擋,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生變得越來越有主動意識和創造性,他們不拘泥于傳統的教條主義,致力于突破傳統,不斷發明創造新的東西,這種思想也讓教師的“禁錮”變得搖搖欲墜,只想著管束學生的思想已經不可行。教師要想實行創新化教學,首先應當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學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教育模式中雖然也提到過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但是那只是口頭上的,多數教師并沒有真正做到,而是使其流于形式,在課堂中,教師的引導、啟發、講解還是占用了大部分時間,使學生很難有自主思考的機會,單純成了輸入知識的機器。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自我思考和回顧的時間,例如將課堂時間按1∶1或2∶1進行劃分,即一半時間或三分之一的時間由教師講解,剩下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做題或回顧。因為教師教授知識的目的并不是比誰學得更快,而是在于其授課效果,即誰學得更好。如果教師教得很快,但學生學習效果并不好,也達不到其授課目的,反而在前期為了趕教學進度而浪費了許多時間。教師應學會相信學生的個人能力,即在相對自由的時間里,給學生布置任務,他們能很好地完成,學習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只不過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師需要多花費心力管理他們的紀律問題。這種將教學時間分塊的方式能留給學生自我回顧的時間,讓他們把知識及時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通過課上練習加深他們對新知識的印象,課下再回顧就能達到二次復習的目的。學生不明白的問題也能利用這段時間及時提問,避免因為學生懶于課下去辦公室問教師而將問題擱置,成為學生的知識漏洞。
傳統教學中,教師即使讓學生思考也大多以個人獨立思考的形式進行,這種方式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而且由于學生的個人能力有限,很難使他們對自己的答案樹立信心并勇于站起來與其他學生分享。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對某一復雜問題進行探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作為一個組織者或“顧問”,重點是讓學生進行探討。在進行小組分工時,教師要注意小組的人數、性別搭配、學習程度的配合,讓組內成員盡最大可能能夠互補。小組一般由4~6人組成,這樣能讓小組在教師給定的有限時間內輪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最后通過選派代表的形式讓每個小組分享自己組的觀點。為了避免一些學生產生“搭便車”的想法,教師可以在最后隨便指定學生分享自己組的意見,一些學生雖然學習能力差,但在討論時也要做到認真聽講,教師隨便指派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認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真正讓小組討論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有左腦和右腦,左腦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右腦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學中,尤其是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更注重培養學生左腦的思維能力,而忽視了右腦的開發,但是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學生學好數學不可或缺的兩種基本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這兩種能力,有效開發學生的右腦思維,教師可以從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做起。小學階段的許多課程中都能融入學生動手操作這一內容,例如學生在剛接觸加減法時,可以借助算盤計算簡單的題目,學生通過撥動算盤能有效增強他們的運算能力,久而久之,他們在潛意識里也會形成一個無形的算盤,就不再需要實際撥動算盤。這樣先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進而使學生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教師在選擇學生需要動手操作的內容時,應注意選擇的內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具體化的特點,一些教學內容并不適合學生在課上親自操作,會花費大量時間,這就使學生動手操作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另外,學生要想從操作過程或結果中得出易于理解的結論,必須要使這個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學生只有能夠從自己的付出中獲得收獲,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一旦學生從數學這門課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師后續的授課過程也會更容易。
創新化教學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一種模式,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改革,學生所處的環境、接受的家庭教育等不同,也使得學生產生了更高的需求。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創新化的教學模式更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雖然創新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但是它所達到的教學效果卻是事半功倍的,能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提高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