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天立學校 周 莉
教學效率低下是當前很多初中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實施新課改以來,對學生的培養要求更加全面,已經由過去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逐漸轉化成了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勢必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對學生的培養更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必須從教學方式的角度出發,使課堂教學更符合新課改要求,更貼合學生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和綜合素質。接下來,筆者將從思維、能力、技巧三個方面探究如何有效改進教學方式,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數學意識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意識,它對學生的數學行為及數學知識應用具有重要影響。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快速理解相關概念,掌握公式定理,學會解題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出發,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明白這些數學知識并不只是存在于課本教材上的,它們體現在我們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慢慢的,學生就會養成觀察發現生活中數學知識的習慣,并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問題,尋找解決方式,最終養成良好的數學意識。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這一部分知識時,筆者并沒有直接按照教材內容講授相關知識,而是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為了舉辦班級活動,需要給教室的屋頂設計一個交叉的彩帶,但是不能用尺子測量,那么至少要準備多長的彩帶?這時學生根據三角形的性質,知道一條彩帶的長度小于教室長寬兩邊的和,大于教室的長邊,但是具體是多少就不確定了。這時筆者引出了勾股定理,根據勾股定理,讓一個學生先用腳步測量教室的長是幾步,寬是幾步,再根據長寬計算出教室對角線的長度,這樣就能求出彩帶的最小值。在這種生活場景下學習相關內容,可以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只存在于教材中,還存在于生活中,養成數學意識,在以后碰到類似的場景時能夠調用自身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相關問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有效提高了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當前,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但是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很難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講的不一定是學生的薄弱點,學生不懂的教師可能并沒有細致講解。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教師在上面大聲講,學生在下面小聲說的現象,教學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一定的框架內自主探究,教師只負責維護秩序,回答學生提問。這樣學生就會在自主探究中發現自己對哪些知識掌握得還不熟練,從而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提問。
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一課時,筆者并沒有給學生講授判定方式,而是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自己進行探究,驗證每一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當學生遇到問題時,筆者負責答疑解惑,但不做主要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完全掌握教學內容,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解題能力是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體現,有些學生雖然對公式定理掌握得比較熟練,但是卻并不能應用到實際解題中,這是因為這些學生對相關的解題技巧還不熟練,還不知道如何將自身掌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解決難題的方式。所以,要想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解題技巧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討論,將自己對問題的觀點、看法、解題思路表達出來,在與其他學生的思維碰撞中完善自身數學能力,掌握相關解題技巧,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這一課后,學生學習了直接開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等幾種不同的解法,但是卻不知道在何種情況下用何種方式。于是,筆者在講解完以后,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思想交流與碰撞中,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相關方程的具體應用方式,從而讓學生掌握了更多解題技巧。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以新課改思想為指導,以教學內容為根據,結合學生特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最終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