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 闞麗波
數(shù)學離不開數(shù),離不開運算。很多學生將數(shù)學學不好歸因于計算出錯,認為“全是粗心惹的禍”。其實這些學生做其他事情還是很細心的,為什么學數(shù)學就那么“粗心”呢?事實上,影響學生運算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學生的運算能力不能通過一味強調“細心”得以提高。課堂是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主陣地,本文試圖簡要揭示“運算能力”的特征,并就如何在數(shù)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談一些措施。
運算能力包括如下兩個特征:
1.運算能力的層次性。在小學階段非負有理數(shù)運算的基礎上,初中階段陸續(xù)講授《有理數(shù)》《冪的運算》《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實數(shù)》《分式》《二次根式》(蘇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運算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運算能力也隨著知識面的逐步加寬、內容的不斷深化、抽象程度的不斷提高而逐步發(fā)展。
2.運算能力的綜合性。運算能力不能脫離具體的數(shù)學知識以及其他能力而獨立發(fā)展,它和其他所有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互相滲透、相互支持著。不光是方程(組)、不等式、函數(shù)這樣的代數(shù)部分融合了數(shù)與式的運算,在平面幾何中,對角和線段的計算也需要較高的運算能力,因而提高運算能力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
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視運算,指導學生提高運算能力。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學生出現(xiàn)差錯的重要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首先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運算的積極性,不能讓學生產(chǎn)生“見算就怕”的心理。要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算,適當穿插運算小比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運算中來。特別要關注數(shù)學“學困生”,對其成功要及時進行表揚,對其不足要盡量給予個別指導。
課堂講解只分析過程的教學不適合初中生學習,教師應該“彎下腰”來進行示范。教師對概念的講解、公式法則的推導以及典型例題的板演,可以暴露教師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聽得更細致,學得更真切。反之,追求速度、一帶而過,或者過多地以多媒體的演示代替教師的講授都是不可取的。初中階段需要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規(guī)范性和運算的合理性與準確性,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易懂,但運用易錯。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示范,讓學生在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體會和模仿中逐步提高運算能力。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課程總目標之一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jīng)驗。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要與“四基”相關聯(lián),共同發(fā)展。
1.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準確理解概念,掌握公式的推導,并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變形用,是提高運算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學中切忌輕推導重練習的運算課教學模式。例如,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6x+k2-k=0的一個根是 ,則k的值為_________。學生經(jīng)常錯解為0或1。這是因為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不到位,忘記二次項系數(shù)不等于零這個隱含條件。又如,化簡選擇將(a-1)移至根號內去分母,但沒有在二次根號外留下負號,這是因為沒有做到對二次根式性質的逆用。只有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才能弄清算理,做到運算時步步為贏。
2.熟練運用運算技能
很多時候,學生叫苦連天的“運算量大”,其實是他們沒有掌握運算方法。運算技巧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演示,也需要鼓勵學生課后做習題時多加總結。比如化簡二次根式時,學生總喜歡將被開方式算出來,其實保留乘積形式更有利于開平方運算。諸如此類的運算技巧,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當然,前提是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運算高手。
3.重視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
在講授公式、法則的內容及運用時,都要重視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計算(a-b+c)(a+b-c)時,要引導學生關注式子的整體結構。講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法時,要認真演示推導過程并講清其中分類討論的依據(jù),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做好鋪墊。又如:如圖,已知一次函數(shù)y=x+b的圖象與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交于點A(-1,2)和點B,則的解集是_________。如果按部就班地求 ,進而解不等式,將會很煩瑣且易錯,但如果轉化為函數(shù)圖象的關系,此題可以直接“看圖說話”。
4.重視學生的基本活動經(jīng)驗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不能喧賓奪主,一講到底,要留給學生暴露錯誤的機會。對學生的錯誤,不僅不能批評,還要視若珍寶,幫助犯錯的學生找出癥結所在,盡量讓其自我糾錯。比如在因式分解x6-x2y4時,將x2(x2+y2)(x2-y2)作為最后結果,在“有沒有因式能繼續(xù)分解”的追問下,學生很容易自己改正錯誤,甚至在復習課上,將學生平時作業(yè)中的錯誤拍照展示,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總結,肯定比老師聲嘶力竭地強調不能犯哪些錯誤更有效。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學”,對于數(shù)學運算課教學同樣具有指導意義。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算”的活動經(jīng)驗,教師作為引路人及時提供精辟的點評,學生會明明白白地進行運算,能力也必然逐步增強。
總之,教師要做到理解運算能力特征,并在課堂上提供規(guī)范且簡潔的運算演示,重視強化“新四基”,長此以往,學生一定會逐漸消除對運算的恐懼感,將運算技能熟練化。只有提高了學生的運算能力,才能為其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及其他相關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