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建平實驗小學 王 紅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動手、探索、開拓、思索、歸類、整理等活動,讓學生能夠對概念進行理解并應用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離不開實驗的驗證,而且數學實驗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更喚起強烈的求知欲。數學實驗是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的認知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求知欲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要既能滿足教學需求,又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合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想達到讓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目的,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巧妙設置數學上的懸念。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尤為重要,教師要通過課堂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使其慢慢愛上數學學習。學生有了興趣之后就會有極大的求知欲,這對數學的學習會有特別大的幫助。因而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學生在學到《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剪紙、折紙這類活動來引出這堂課,增加課堂趣味性。學生在參與到這些實驗活動以后,能夠對數學更加感興趣,從而會積極地對數學進行研究和探索、討論,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心理學研究認為,個體的認識是從感知到表象最后再到概念的一個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結論。實驗活動、制作表格等都能夠讓這一研究發現發揮該有的功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在數學實驗中,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活動,通過對直觀事物的感知產生感性認識,構成知識表象,這樣就能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發現表象的本質,最后對數學知識能夠有清晰的把握。教師在教授五年級上冊《鋪一鋪》時,可以通過表格進行數學實驗: 首先給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進行實驗,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實驗后,各小組把自己實驗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匯總歸納,小組討論后得出結論,在實驗中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小組討論出結論后,可以和其他小組再進行交換研究,探討各自的實驗過程、方法,總結自己實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向老師求助。學生在這樣的實驗中不僅學會了抽象的概念,也學會了合作解決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游刃有余。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指出:“一切科學結論都是從行為中產生的。”數學實驗也分很多種,這里要提到的是驗證性的數學實驗,它是為了驗證某個數學原理的科學性和正確性而進行的實驗。這種實驗是以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作為實驗開展的數學原理,結合多種數學方法來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操作實驗和總結實驗,最后來證明某數學原理的正確性。在設計實驗的時候,學生要對自己的實驗熟能生巧,知道自己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先理解再操作,確保準確無誤。任何原理都不是死記硬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理解再記憶,只有理解透徹了才能靈活運用。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實驗準備,準備很多圓形紙片并多次對折。為了驗證圓心的存在,可以多次對折,從圓心到圓的邊緣的距離只要保持不變,這就是圓的半徑,是保持不變的。為了增強實驗的可信度,我們可以讓學生大膽創新,多次對折測量,達到驗證的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是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需要。實踐證明,只有經過實踐考驗的理論才能被運用。理論知識是基礎,是操作的鋪墊,學生在實踐中可以挖掘自己的潛能,通過積極動腦和動手去進行探索,進而找到解決辦法,這就是他們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四邊形的內角和”時,就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形狀不同的各種四邊形,觀察和判斷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是否會改變,并且通過設計實驗來檢驗自己的推理和答案。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無窮的,是神奇的,是無限的,他們有自己思考的思路和方向,他們會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來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思考,設計出具有組內特色的實驗方案。一切實驗都是為了驗證真理而存在,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采用數學策略來解決問題,做到善于分析和總結,細心觀察和發現,并且敢于質疑和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
總之,實驗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開展數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驗證結論,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數學實驗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學生在分析、解決和總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用自己的實踐成果來證明數學推理,從而發展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