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南苑小學 施碧宇
“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的三大教育理念之一,其核心理念主要體現了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就小學數學而言,“生活”與“數學”之間具有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作為一線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根據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體驗的實際情況,把生活情境與數學問題巧妙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數學生活化的氛圍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筆者借此契機,淺談嘗試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點滴體會,以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之愿景。
精彩的新課導入恰似一幕京劇的序幕,能迅速蕩起學生的心靈漣漪,潛移默化地進入激情洋溢的美妙境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基礎素質以及課堂三維教學目標,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導入,才能營造輕松愉悅的生活氣息,才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我在執教10以內的加減法時,就如此導入:先拿出一元硬幣和五元、十元面值的人民幣,然后提問:“假如小李拿著10元人民幣到大潤發超市買了四元的鉛筆,那么售貨員應該找給小李多少元?”接著邀請兩個學生上臺模擬這一買賣過程,許多學生喜笑顏開,求知欲望驟然提升,很快找到了計算10以內加減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的原動力,凡是學生具有濃厚興趣之時,就是學生思維想象最豐富的時刻,其創造的靈感最易閃現。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越接近生活,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興趣也就越濃。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上, 教師往往這樣提問學生:你今年幾歲?體重多少公斤?身高是多少厘米?假如與你的同桌相比,相差……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瑣事,是學生經常會碰到的問題, 而要準確地說出答案都需要算一算、量一量和稱一稱,同時逐步學會自覺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數學走向生活。
如我在執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先要求學生課前搜集一些正方體和長方體生活用品,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全體學生紛紛拿出了藥品盒、煙盒、墨水瓶盒、牙膏盒和牛奶空盒等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物品,他們在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特點的基礎上,很快發現: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擁有6個平面,其中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一致,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相等,但不管是正方體還是長方體,都具有8個頂點。由于學生初步感知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通過實施互動探究,最終輕松掌握了所學知識。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兩者之間緊密相連,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只有循循善誘地啟發學生探究實際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關系以及相應的數學規律,才能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的魅力。譬如:我在講授加法意義的時候,就設計了如下習題:芳芳家里養了5條紅鯉魚,4條花鯉魚,請問一共有多少條鯉魚?一個小男孩立即舉手回答:“一共有九條鯉魚。”大部分學生紛紛點頭認可,此時,我再要求其他學生發表自身的觀點,從而進一步感悟加法的意義,最終掌握了加法的規律性知識。再如,我在講解乘法分配律的時候,先展示如下情境圖:小魏家蓋了兩個兔舍,兔舍長都是8米,寬分別是5米、7米,在兔舍里面鋪上地面磚,請問小魏家需要買多少平方米的地面磚呢?許多學生立即動筆計算,最后出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此時我引導學生結合乘法分配律進行歸納和概括,從而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探究數學規律的技巧,享受到了獲取新知識的快樂。
如果數學知識不能根植于實際生活的土壤之中,那就不能真正體現數學的巨大生命力。目前使用的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的知識原型幾乎都蘊含著現實生活的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借助生活問題,以利學生錘煉探究能力。譬如,我在執教《統計和可能性》的時候,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數學聯系起來,積極引導他們調查自己的好朋友比較喜歡的體育運動、喜歡的課程、喜歡吃的食物等,同時,在調查的基礎上把統計表填寫出來,并對統計圖進行繪制。類似師生互動性的探究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生活意識,而且培養了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
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課堂評價的宗旨是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實事求是的了解與考核,并通過鼓勵與點撥提高學生的核實素養。對于教師而言,在實施教學評價過程中既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又要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點撥;既要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實踐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將多種評價方式有機整合在一起,進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科學全面的評價與指導,除了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培養外,還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并對學生探究學習中采用的方法予以合理的評價和指導。此外,在考核內容方面也要做出適當的調整,不僅要對學生學習水平進行綜合考核,而且要對學生的實踐解決、應用能力做出激勵性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改革新高潮,聯系生活真奇妙,腳踏實地發展路,數學課堂效率高。隨著教學改革步伐的穩步挺進,但愿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課堂教學中緊扣數學生活化信息,合理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鼓勵、引導、扶持學生積極探索生活實際和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勇于在數學知識的星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