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少華
(湖北民族學院,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
一部科技文化研究的創新力作
——評《科技文化大觀》
譚少華
(湖北民族學院,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
在大科學時代,科學素養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科學教育也應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效推進。《科技文化大觀》一書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更新的基礎上,優化了科學素質教育的內容、結構和教學體系,是一部關于“科技文化”研究的創新力作。
科技文化;創新力作;文化大觀;實踐價值
生活在大科學時代的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感受著科技文化的影響,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因此,認識科技文化,培育科學素養顯得尤為必要,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筆者近讀201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技文化大觀——社會學視域中的科技文化》(譚賢楚著)一書(以下簡稱《科技文化大觀》),令人耳目一新,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部推進中國素質教育發展的力作。該書以“科技文化”為主線,著眼于推進大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對素質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統一問題進行探討,力圖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促使其成長為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另外,該書還提出,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于文科生而言,在扎實學習本專業理論和方法等基本知識的同時,還需要了解,甚至諳熟科技領域的基本知識及其發展規律(尤其是科學思想、方法等)。
《科技文化大觀》一書共十章,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章,以我們所處的大科學時代為背景,系統闡述了當代大學生學習科技文化的必要性,科技文化的特征,科技文化與人文教育的關系。作者認為,科技文化是素質教育的內在邏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合理知識結構的內在要求,一切思想的基礎;科技文化就是人類在認識、利用和改造客觀現實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不斷創造和積淀而形成的一切優秀文化精神產品的總和,其歷史和人類社會一樣久遠;同時,還指出,科技文化在現代社會呈現整體性、層次性、歷史性、多元性和社會性等特征。最后,作者分析了科技文化與人文教育的關系,并系統地回答了如何將作為科學教育內容的科技文化和人文教育統一到“人”中的問題,并進一步闡明了科學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是該書的主體部分,包括第二至第八章的內容,作者在這一部分系統地講述了科技文化相關知識——在第二章中,作者對科學和人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技術以及技術與科學的內涵及其關系做了詳細介紹,進一步指出要將科技與人文統一到“人”中;在第三至第五章中,作者分別講述了古代、近代和現代的科技文化知識,特別提出了現代科技文化對思維方式和科學方式的影響,并對現代科學中的幾種主要思維方式和科學方式做了簡要介紹;在第六至第八章中,作者結合科技文化對現代化、文化變遷、知識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通過闡述其相關概念以及與科技文化的關系,進一步強調科技文化在現代社會,尤其是現代大科技時代社會中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為最后兩章,作者主要講述大學生如何開展科學文化研究以及國家的相關戰略方針;在第九章中,作者簡要介紹了現代科學研究的目的、原則和方法;第十章主要對科教興國戰略及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內涵作了簡要的介紹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細讀全書,不難看出,作者主要是結合科學社會學的學習研究以及多年大學生科學素養的教學經驗,引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①如何在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型、復合型、創新型”的全面素質人才;②如何將“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統一于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之中;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訓練大學生的多元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總的來說,該書內容豐富、邏輯結構清晰、資料充實、科學新穎、層次分明,呈現出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該著作立足于社會學的視域來剖析“科技文化”,從概念上明晰了“科技文化”,闡明了科技文化、人文、技術之間的關系,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科學研究的目的、原則、方法和步驟,為大學文科學生提升其科學文化素質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在該著作中,作者首先對科技、人文、科技文化、人文教育等一系列概念、特征及其關系做了詳細的論述;然后又分別介紹了古代、近代和現代的科技文化;之后又將科技文化與現代化、文化變遷、知識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等相結合,論述了科技文化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又介紹了現代科學研究的方法及國家的相關戰略方針政策。可以說,該著作為我們提供了一頓科技文化盛宴。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書最后部分以附錄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多年以來的一些相關研究成果,并在最后提供了一份調查問卷實例,為大學生進行相關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式。
長時間以來,大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們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而要將其落到實處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該著作不僅介紹了大量有關科技文化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大學生的科技文化知識,同時,還在書中引出了諸如如何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統一,如何將作為科學教育內容的科技文化與人文教育統一到“人”中等一系列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為大學生如何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相關范式,突出引導大學生去自主地學習科技文化知識,鍛煉其多元思維和創新能力。
該著作從古代、近代和現代3個層面展開了對科技文化發展歷程的探討,并據此分析了科技文化對人們的影響以及科學思想和研究方法,較好地體現了社會學的整體觀。另外,該著作的新意主要體現在對科技文化、現代化和全球化等的新認識以及篇章結構的合理構建上,提出并實踐了科學與人文合一的理念。
總體上講,該著作是一部有關科技文化研究的創新力作,對當代大學生科學素質教育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轉換了一種思路來探討科學素質教育等相關問題。同時,該著作是一部應用性著作,作為一部文科生選修課程的教材出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值得思考的是,該著作缺少對“為什么科學素質教育長時間很難取得突出成就,如何將科技文化探索與專業學習統一于大學生學習中”等問題的探討。即便如此,這絲毫不影響該著作的價值。該著作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大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發展,從理論和實踐方面豐富了科學社會學的研究與實踐,這對我國社會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G127
A
10.15913/j.cnki.kjycx.2018.01.077
2095-6835(2018)01-0077-02
譚少華(1993—),男,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民族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的研究。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