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凌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
烏弄龍水電站“弱化農業安置”模式下的小城鎮安置方式研究
馬凌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5)
針對烏弄龍水電站移民安置環境容量、收入來源特點等,通過分析得出了傳統農業安置資源不足和城鎮化安置風險較大的結論。針對分析結果,提出了“弱化農業安置”模式下的小城鎮安置方式,讓移民有適應和選擇的緩沖期,部分移民在全面適應城鎮化安置方式,可以將所分配的少量土地進行流轉,而無法適應城鎮化的安置方式的移民可以通過流轉土地,規模化發展經濟農業,提高生活水平,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弱化農業安置;小城鎮安置;可持續發展;城鄉聯動
瀾滄江上游烏弄龍水電站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巴迪鄉結義村境內瀾滄江干流上,是瀾滄江上游從古水至下游苗尾河段一庫七級水電開發方案的第二個梯級。烏弄龍水電站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山”地區。以烏弄龍水電站為模型,討論研究移民生產安置方式的有效途徑,將對我國西部、少數民族水電移民安置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和諧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我國現行的移民生產安置方式主要包括農業安置、逐年補償安置、城鄉聯動安置、二三產業安置、社會保障安置、退養安置、兼業安置、投靠親友安置、自謀職業安置等安置方式。其中,城鄉聯動安置主要以城鎮化安置為代表。小城鎮是農村城鎮化的必經階段,是聯結城鄉的紐帶和橋梁,是由當地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和服務的中心而形成的,是推進地區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載體。
烏弄龍水電站建設征地淹沒影響涉及德欽縣的燕門鄉集鎮,規劃中對集鎮進行整體遷建安置處理,為烏弄龍水電站實現城鎮化安置提供了可行的基礎。同時,移民安置城鎮化利用集鎮發展的優越空間,帶動農村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農村移民城鎮化安置模式不僅要求移民集中居住于集鎮,享受集鎮完善的基礎設施,還需要針對移民生產、生活方式進行引導,積極適應城鎮化的生活方式。移民集中安置進入老集鎮和形成新集鎮后,在經濟、文化、信息、產業發展方面都會有較大空間,對移民區的經濟發展、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十分有利。但移民搬遷進入城鎮后,原有的社會關系產生解體,需要重新構建社會關系,增加了移民的生產、生活成本。在移民實物指標調查及移民工作過程中,烏弄龍水電站庫區移民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比例最大,移民只能從事一些低附加值的行業。
針對烏弄龍水電站移民城鎮化安置的設想,通過分析筆者認為,烏弄龍水電站庫區移民具有城鎮化安置的經濟基礎和區位優勢,但同時存在移民受教育程度低、抵御風險能力差的特點,如果無法融入城鎮,則面臨生活困難的風險。所以,單純地進行城鎮化安置是不合理的。
“弱化農業安置”是在現有政策支持的條件下,當移民收入結構中農業收入的低于20%時,可以弱化農業在移民安置中的地位,不片面地追求大農業安置的方式,在保障移民合法權益、滿足移民生存和發展需求的前提下,以人為單元組合現行的非農業安置方式,比如逐年補償安置、貨幣補償安置、退養安置、社會保障安置等安置模式,加強移民技能培訓和產業扶持,提高勞動力就業水平;輔以少量土地,讓移民進行一定時期的過渡,力爭使移民個人及家庭利益最大化,保障移民近期生活水平不降低,遠期發展有保障。
“弱化農業安置”模式下的小城鎮安置方式是一種過渡的狀態,讓移民的這種狀態下有一個適應和選擇的緩沖期,部分移民在全面適應城鎮化安置方式,擺脫農業生產方式后,可以將所分配的少量土地進行流轉,而無法適應城鎮化的安置方式的移民可以通過流轉土地,規模化發展經濟農業,提高生活水平,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在烏弄龍水電站庫區移民安置過程中,根據庫區移民特點和現有的移民安置政策,有針對性都提出了“一、少、全”的“弱化農業安置”移民安置組合方案,即“一份逐年補償為基礎,少量土地資源過渡,加強移民就業培訓,使全體移民利益最大化”。移民搬遷安置依托當地的區位優勢,原方位后靠安置,配套城鎮基礎設施,改善移民生活水平。
“一份逐年補償為基礎”即烏弄龍水電站生產安置人口采用以逐年補償為基礎,云南在2007年發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移民安置補償補助意見的通知》(云政辦發〔2007〕159號),云南在金沙江中游八個梯級水電站推行逐年補償的安置方式,涉及移民近15萬人,是目前推行長效補償安置方式涉及人數最多的省份。
“少量土地資源過渡”即在逐年補償的基礎上配置少量農業生產用地。對于集中安置區,根據移民集體財產情況、安置區土地資源以及移民意愿的情況,由縣政府負責為農業移民人均配置0.5畝以下耕地;對于后靠安置區,在縣移民局的指導下,由移民自行利用本村組庫周剩余土地資源或調劑臨近村組土地資源配置農業生產用地。
“加強移民就業培訓,使全體移民利益最大化”即是結合移民后期扶持相關政策,對移民開展相關的職業技術培訓,全面提高移民勞動技能,普遍增加移民收入。
通過以上“一、少、全”的弱化農業安置組合方案,為移民采取小城鎮安置提供了基礎,結合以上烏弄龍水電站移民城鎮化安置的分析結果,提出了小城鎮搬遷安置規劃。集鎮總體規劃主要包括居住組團、行政辦公區、商業用地、道路廣場用地以及綠化用地,通過配套給排水、供電、綜合交通、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完善整個集鎮的功能。不僅大幅提升了原有集鎮的基建水平、綜合環境、交通條件等,切實實現了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本文通過對瀾滄江上游烏弄龍電站移民進行分析,針對其移民安置特點,提出了“弱化農業安置”模式下的小城鎮安置方式。“弱化農業安置”方式的實施涉及符合國家和地方政策以及當地實際情況的安置方式。為了增強實施效果,規避安置方式實施中面臨的各種風險,有必要對“弱化農業安置”方式在具體實施時進行進一步研究。
[1]楊文健.中國水庫農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04.
[2]段躍芳.日本水庫移民安置經驗及其啟示[J].三峽大學學報,2006(11).
[3]鄧家富.有土集中安置移民加快農村城鎮化的有效舉措——天生橋一級水電站移民集中安置的情況調查[J].農村經濟與技術,2003(06).
D632.4
A
10.15913/j.cnki.kjycx.2018.01.093
2095-6835(2018)01-0093-02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