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燦波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湛江供電局,廣東 湛江 524002)
關于智能電網線路規劃與設計的探討
謝燦波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湛江供電局,廣東 湛江 524002)
智能電網建設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程項目,需要借助智能化技術,對電網線路、變電站等系統進行保護,以便于對電網穩定性及電能質量進行控制。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對智能電網線路狀態監測系統的規劃方式進行了總結,并從GIS技術的應用、信息通信線路的組織和設計2方面,論述了智能電網線路建設中相關技術的應用。
智能電網;線路規劃;GIS技術;狀態監測
智能電網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電網在進行配置之后可變得更加靈活,展示出很強的協調性。與此同時,在世界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情況下,智能電網將會變得更加穩定和安全。另外,智能電網符合人類環保發展理念,對環境幾乎可以做到零污染。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電能需求,智能電網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相關研究人員應對其開展進一步研究,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借助于GIS技術對智能電網線路狀態監測系統進行了合理規劃和設計,結合我國有關部門要求,與PMS形成密切配合。該系統不僅能完整監控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還能對輸電線路實際運行情況展開分析,為相關決策的制訂提供依據。在電力企業系統主站的建立和維修中,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輸電線路狀態和參數等數據對其實施全面監控,增強了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為信息管理和生產工作提供了巨大幫助。另外,在智能電網線路系統規劃和設計中,需要對各項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便于后續輸電線路規劃、建設、運行等工作的開展。我國土地面積較大,地形復雜,很多企業在智能電網標準制訂上存在一定差異。為此,工作人員可對管轄范圍內的輸電線路運行情況和參數等進行實時監測,對線路最新的運行情況進行掌握,這樣便可以根據線路實際運行情況開展預警工作,為管理部門提供實時信息。
智能電網線路規劃系統的設計主要以模塊化設計為主,相關企業可根據實際需求,對系統各項功能進行完善和調整。
1.2.1 輸電線路相關數據的調整
在系統運行過程中,需要應用輸電線路狀態數據,包括氣象數據、導線溫度數據、桿塔傾斜度等,這些數據在實現共享之后,便可以幫助智能電網進行線路的合理規劃和設計。另外,在接入數據中,還應該包括相同地區的雷電監測數據交換,方便相關管理部門對當地雷電情況進行了解[1]。
1.2.2 狀態信息的有效提供
系統在線路狀態信息輸出過程中,包含了分析、監測、輔助等數據,之后將信息傳輸到PMS狀態檢測模塊中,為線路平穩運行提供基礎條件。
1.2.3 直觀數據的展現
通過智能電網線路系統的作用,可將各種監測信號實際情況展示出來。系統借助于太陽能、無線通訊等技術,將檢測到的數據利用無線網絡通訊進行傳輸,最終到達OMSD中,再借助于信息處理和分析技術,得出數據診斷結果。另外,輸電線路中PMS系統可根據實時模塊信息對在線監測系統進行全面展示。監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PMS對設備位置、照片等進行直觀展示,也可以根據故障情況對故障位置進行迅速查詢,為維修工作提供方便。
2.1.1 系統設計
GIS技術可以對線路所經過的地形進行報告,系統可結合開發地區特點,對信息進行快速處理,并進行雷電、大霧、冰雹等信息繪制,為智能電網線路規劃和設計提供有力依據。
2.1.2 系統功能
借助于GIS技術,可對輸電線路所經過的地形地貌進行掃描,并與電網開發平臺合作,構建起最專業的GIS系統。該系統包括激光掃描系統、直升飛機和地區開發平臺。激光掃描系統主要負責對地形三維信息進行統計,對統計結果進行有效存儲;直升飛機主要負責提供空中載體支持,包括系統工作中所必備的儀表和人員等;地區開發平臺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主要涉及GIS、可視化及各項空間數據等,并將這些數據與地理模型分析相結合,為線路設計提供動態的地理信息。在上述系統的支持下,智能電網線路規劃和設計實現了對變電站及各種設備的統一管理[2]。
2.2.1 通信線路設計的管理目標
在智能電網線路規劃中,需要對多方面問題進行考慮——不僅要根據地形對敷設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同時還要對使用材料和設備數量進行考量,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是否滿足線路建設標準要求,只有將這些數據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才有可能制訂出質量高、成本少、安全可靠的通信線路,為智能電網線路規劃設計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總的來說,通信線路在組織和安裝工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倘若工作人員沒有制訂合理的應對措施,將會為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各個項目建設的管理人員應做好進度把控、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計劃,明確每部分的工作重點,保證智能電網線路規劃與設計工作變得合情合理。
2.2.2 敷設方式的合理選擇
在架空線路工程中,通信線路的設計起點選擇很多,一般來說,會將終端桿位置作為整條線路施工的起點。在組織設計流向的確定上,可以從某一段開始,到另一端結束,也可以采取由兩端到中間的方式。但在具體工程建設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如果線路設計選擇直埋工程法,最好將施工起點設定在終端位置,或者是電纜接頭處,但該種施工方式對光纜配置的精確性要求很高。相對于其他線路建設方式來說,直埋線路工程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選擇的架空方式也較多,既可以從一段開始,也可以選擇兩端同時進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施工流向進行合理選擇。
綜上所述,智能電網輸電線路的規劃與設計十分復雜,涉及到的建設項目很多,相關企業需要借助于各種現代化技術手段,確保線路在規劃和設計過程中不出現意外情況。另外,在建設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對線路整體運行情況進行仔細了解,包括周圍環境和地形信息,加大對線路的監測和管理強度,在保證施工計劃具備可行性的同時,促進電網行業的健康發展。
[1]肖開偉,許曉平,王淵,等.基于故障指示器的配電線路故障定位算法研究與程序設計[J].軟件,2017,38(08):125-129.
[2]劉焱.探究智能電網發展下多目標輸電網規劃設計思路[J].科技資訊,2014,12(22):120,122.
TM715
A
10.15913/j.cnki.kjycx.2018.01.126
2095-6835(2018)01-0126-02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