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瑜
(正定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研究
趙若瑜
(正定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電子信息技術能夠在各行各業中得到應用,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鑒于此,首先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意義進行了分析,其次對“互聯網+”時代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電子信息產業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發展策略。
“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結構;技術人員
當新一代信息技術得到發展之后,我國在多個行業中將大力朝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農業生產中,通過應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將視頻監控和噴淋系統、光照傳感器等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和管理效率。另外,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為農產品提供更好的銷售渠道——網絡營銷。目前,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的多個環節都有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使我國加快工業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進程,使工業生產經營模式得到改革與創新,迎來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的工業發展。另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我國醫療、餐飲、旅游等行業中得到了大量應用。
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借助互聯網,企業需要在新的信息化背景下對發展模式進行創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生產工藝或流程進行改造,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將其應用于傳統產業的設計和制造中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會得到提高,且它們在市場中的應變能力也提高了,這樣就能夠推動傳統產業的持續發展。
事實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僅包括技術環境,還包括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電子信息技術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這種快速的節奏下,為了使電子信息產品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就需要更新換代。為了使用戶的需求得到滿足,提高技術水平是促進電子信息產品發展的前提。另外,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經濟因素,新產品的研發和銷售與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當前,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評價不一,這都對電子產品的良好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我們知道,一個產業要實現良好的發展,必須具有合理的產業結構。一個國家電子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是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如果產業結構合理,那么電子信息產業就能夠得到平穩的發展。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起步是比較晚的。在很多領域,市場機構存在缺陷。當電子信息技術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之后,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才能獲得又快又好的發展。綜上可知,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如果要想獲得穩定發展,就應在產業結構的規劃方面下功夫,做好產業結構的發展規劃,這樣才能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電子信息技術而言,優秀技術人員的數量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在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技術人員跟不上,那么就難以推動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科學發展。為了提升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發展能力,尤其要在高級技術人員的培養方面下功夫。目前,從我國高級技術人員的數量來看,是遠遠不夠的。很多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技術人員缺乏這個問題,就應當在高級電子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方面下功夫。
這里的“兩化”指的是工業化和信息化。如果能夠實現這兩者之間的有效融合,那么就能夠促進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打造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體系,可以使“兩化”的融合管理機制得到有效的實施。在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信息化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對于企業而言,要在信息化創新能力方面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力度,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另外,還需要根據政府主導的原則來發展,讓企業學會主動對政府的標準進行貫徹和執行。
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對于產業轉型升級是有幫助的,還能夠使產業得到創新與發展。就《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而言,其中就包括了多個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不僅包括了云安全、云服務,還包括了云資源和云基礎等標準體系,這些標準體系對信息安全和數據遷移等都有明確的規定。正是由于這些標準化體系的制定,才使我國的云計算得到可持續發展。在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執行的過程中,企業應充當主體的角色,將市場作為導向,鼓勵多方組織加入到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中去。
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逐步重視創新發展,已經有了一些自主品牌。另外,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發明專利的數量在逐年增加。然而,在重點核心技術方面,我國的技術水平還是較低的。在互聯網時代中,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是融合化、智能化、創新化。
鑒于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國要解決好高級技術人員的培養問題,并從環境資源、產業結構等幾個方面入手,保證我國電子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更加智能化和網絡化。
[1]羅宇文.探究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和發展方向[J].通訊世界,2013(09):23-24.
[2]張鴻,代玉虎,張權.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4(03):77-81.
[3]麗娜.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歷程與發展現狀分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18):263-264.
[4]崔磊.淺談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出的幾點建議[J].知識經濟,2011(11):136.
[5]唐露.探究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和發展方向[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07):262.
TP393.09;TN0-1
A
10.15913/j.cnki.kjycx.2018.01.151
2095-6835(2018)01-0151-02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