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峰
翻開統編教材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教材更貼近學生成長的需求,更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而這樣的教材呼喚更“走心”的課堂教學。怎樣讓道德與法治課堂真正走進學生內心?主題情境探究式教學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主題情境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生活邏輯,精心選擇真實事件、人物或議題創設主題情境,通過一系列將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的問題設計,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發揮主題情境探究式教學的魅力,則需要教師更“走心”地設計與呈現。
一個好的課堂情境一定切合教材的核心觀點,又能將教材與學生生活自然地勾連起來,達到激起學生探究興趣的目的。只有將主題情境生活化,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有話可說,主動參與其中,由淺入深地認識周圍世界。教師需要帶著細心走進學生的生活,找到課堂的“源頭活水”,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最終帶著思考和理性認識回歸生活。
帶著細心走進生活,可以將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適時引入,給學生一個真實且生活化的課堂。比如我校教師教學《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課,選擇獲得“感動江蘇教育人物——2016美德學生”稱號的本校學生陸文琦的事跡作為課堂的主要案例。學生看著視頻里再熟悉不過的校園、教師等場景,學習興趣定會高漲,感嘆原來活出精彩人生的人就在身邊,這樣的選材無疑充分顯現了教學的生活化。
當然,并非所有課堂都能恰巧有身邊近距離的案例。帶著細心走進生活,更多的是需要在平時捕捉學生的興趣點,有意識地積累能打動人心的素材。比如《增強生命的韌性》一課,筆者選擇了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廖智的演講視頻作為課堂探究的載體,而有的教師選擇了2017年滄州理科高考狀元龐眾望逆境中求學的事例,還有教師選擇勵志演說家尼克胡哲的事跡。不同的案例選擇背后,相同的是這些案例都帶有一定的震撼力和教育意義,學生看了會被感動并饒有興趣地進入情境,和教師一起思考,一起感悟。
總之,教師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來探究學習,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學生豐富的現實生活才是課堂有效的切入點。在這樣真實的生活化情境中,生命個體才能更有效地投入課堂,有所體驗,讓理性認識等素養在課堂參與中不斷增強。
主題情境生活化的課堂上,更需要教師們用好、用足情境,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問題,不斷探究,讓學生不但覺得有趣,更能從中得到啟發,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達成師生共識。
精心設計問題,要讓問題成為課堂探究教學的抓手,成為課堂的主線,將課堂要解決的知識點巧妙地串聯起來。在《增強生命的韌性》一課中,筆者設計了“挫折給廖智帶來了什么”“廖智如何在挫折中自強起來”等問題,學生感悟到挫折帶來的雙重影響,并從視頻中捕捉到增強生命韌性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對書本提供的方法技巧有了共識,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精心設計問題,還要讓問題推動學生思維層層深入。前文所述《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課,教師出示陸文琦的視頻之后,設計了如下環節:
1.請各小組以“活出生命的精彩”為主題,為陸文琦同學撰寫一段頒獎詞并演講。
2.提問:陸文琦的事跡在電視臺播出后,很多人稱贊陸文琦是學生的好榜樣。網友A說:“陸文琦真偉大!”網友B說:“用‘偉大’來形容十幾歲的中學生,太夸張了吧!”你贊同誰的觀點?為什么?
這兩個環節設計目的明確,讓學生了解生命的精彩不僅在于照亮自己,也在于溫暖他人,服務社會;形式恰當有趣,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集思廣益,思維碰撞,讓學生入情入境,學得輕松,能在思維上層層推進,認識上不斷提升。
好的問題設計在于能從主題情境中挖掘學生思維的滲透點,引導學生在感悟中升華認識。在課堂中有真問題、真思考、真認識,這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應該追尋的。
教師帶著真心走進課堂,讓課堂情境探究自然而然地發生,才能讓課堂流淌真情實感。
帶著真心走進課堂,是指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全身心地投入課堂,與學生一起探究,教師從原來的告知學生觀點,轉變到讓學生自主探究、自我發現,鼓勵學生充分體驗、充分表達。筆者執教《感受生命的意義》一課時,設計了“我的生命線”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畫“生命線”,探討生命歷程、重要節點,分享生命故事等。學生對這個活動挺感興趣,隨后的表達也讓人感動,一個學生說:“我已有的生命歷程中,第一件重要的事是3歲時因為貪玩差點沒了性命,這讓我知道要珍惜生命;第二件事是5歲時我有了妹妹,這讓我知道我還需要照顧他人,學會分享;第三件事是我10歲生日,這意味著我過完了人生第一個十年。”這樣真切的表達帶動學生不斷挖掘生命的意義,從各自不同的人生中,看到人生的意義由自己建構。整個教學過程流暢,學生的充分展示使情感得到升華。反思這一環節,筆者認為讓學生自己表達,一定比教師的講述更動人。這正是贊可夫說過的“教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會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帶著細心走進生活,帶著巧心走進情境,帶著真心走進課堂,讓主題情境探究式教學經過老師“走心”的設計與呈現,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讓真實的教學得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