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攀
(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公司攀枝花煤業公司通防部,四川 攀枝花 617066)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占能源總供給的60%以上,但是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安全問題,因此,煤礦管理人員應加大對煤炭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重視。目前,我國現存的煤礦數量大概有8000多處,其中國有重點煤礦有700多處,國家近幾年對煤礦資源的整合已經初見成效,類似于之前的小煤窯安全事故也逐年減少。入井三分險,雖然我國煤礦企業都已向正規化、安全化方向發展,但是,煤礦生產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安全問題,需要煤礦管理人員加大安全資金投入和安全監督。
礦井下環境的復雜性是導致煤礦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炭的開采需要在幾百米下的地層中進行,不僅要面對著復雜的地質條件,更需提防一些無形的殺手,如:瓦斯,高瓦斯礦井一般都有專門的瓦斯抽采員,以防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瓦斯爆炸事故,該事故可對煤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煤礦中常見的安全事故有以下幾種:瓦斯爆炸、煤粉塵爆炸、火災、冒頂、煤與瓦斯突出、透水等,因此,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如不加強安全管理極易出現安全事故。
煤礦中的很多災害和事故如果提前預防大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有些礦井疏于安全管理,因此出現了很多安全事故。每個煤礦都設有安監部門,起到安全監查的作用,井下作業過程中都時刻有安檢員進行安全督查,但是,有些煤礦對安全不重視,導致安檢員責任意識淡薄,對于工人的很多違規操作視而不見,這為煤礦的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
煤礦“一通三防”安全體系的具體內容有:通風管理、防塵、防水、防瓦斯。為了保證安全生產,煤礦必須對以上四項內容加大治理力度。
通風系統是煤礦之“肺”,煤礦的安全生產離不開風。礦井在設計之初就必須對通風系統進行合理設計,根據井型大小確定應該配送的風量。目前,礦井大都采用負壓通風和軸流式風機,并且每個礦井都至少配備兩臺風機,當一臺風機因故障停止運轉時,立即啟動另一臺風機,井下的通風不能間斷。礦井一般運行幾年以后都會擴大產量,比如:一個設計井型90Mt/a的礦井在運行十幾年以后可能會變成500Mt/a,這時也應該合理的對通風系統做出調整,建立新的風井或者增加通風量,切實做到“以風定產”。
采掘工作面應加強通風管理。綜采工作面工作時有進風巷和回風巷,通風管理相對簡單,只需要保證足夠風量,不使瓦斯和煤粉塵聚集即可,當然在綜采工作時也應定時對工作面和巷道中的瓦斯濃度進行監測。掘進工作面的通風管理較綜采工作面復雜一些,由于掘進時只有一條巷道,不能形成通風回路,因此需要在掘進巷道出口設置專門的通風機,目前,掘進巷道常用的通風方式有三種:一是抽出式,二是壓入式,三是抽壓混合式。壓入式通風可以使掘進工作面空氣相對清潔,有利于工人的作業環境,但掘進巷道中會充滿粉塵;抽出式通風則會恰好相反,巷道中空氣相對清潔,工作面環境較差;抽壓混合式需要兩臺風機,該方法混合了以上兩種方法的優缺點。
瓦斯是煤層中散發出的一種無色無味的易燃易爆有毒氣體,是煤礦五大自然災害之一。瓦斯治理是保證煤礦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高瓦斯礦井,煤礦管理人員對瓦斯治理和防治工作高度重視,但是,有些低瓦斯礦井管理人員卻不太在意瓦斯安全問題,這也是往往低瓦斯礦井易發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在井下巷道中和瓦斯易聚集的場所,如:回采巷道上隅角,都應設置瓦斯監測儀,對瓦斯濃度進行實時監控。
采煤工作面的煤粉塵和巖巷掘進的粉塵都是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點治理對象。粉塵不僅會降低工人工作環境的質量,使煤礦工人患上職業病——塵肺病,更會引發塵爆事故,因此,煤礦生產中應加強對粉塵的治理。目前,煤礦治理粉塵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高壓噴霧,通過水霧將粉塵凝結,使其下落;二是煤壁注水,通過注水的方法增加要采煤層的濕度,從而減少回采過程中的粉塵濃度。巷道中也會有粉塵,因此,礦井工作人員應定期對巷道四壁進行撒水降塵,降低發生塵爆的可能性。
礦井火災是煤礦易發的安全事故之一,在煤礦生產工作中,井下應杜絕一切明火,并通過優化通風條件,阻斷一切可以起火的可能性。目前,礦井下常發的火災有:井下電纜起火,煤層起火,采空區起火。井下電纜起火只要撲救及時就不會造成大的損害;對于預防煤層起火,礦井開采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減少漏風;采空區起火是井下的常發事故,預防措施有:降低回采時漏煤,回采完成后盡快封閉采空區。
綜上所述,“一通三防”安全體系關系到煤礦的安全生產,因此,煤礦應加強對“一通三防”的管控工作。本文主要對煤礦“一通三防”安全體系進行簡要介紹,希望可以給煤礦從業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1]王永甲.煤礦一通三防體系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研究[J].能源與節能,2017(04):11-12+15.
[2]張雄偉.關于煤礦安全生產中“一通三防”安全體系的研究與探討[J].科技創業家,2014(18):112.
[3]朱金子.煤礦一通三防安全管理評價系統研究與應用[D].西安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