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八灘中學 姚高同
隨著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探究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高中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將他們的生活經驗融入課堂教學中,使他們建立情感基礎,從而激發他們的動手操作興趣,最大化地挖掘他其探究潛能,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探究活動中來,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探究型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師中的應用,能夠通過為學生設置課堂問題,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從而使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真正掌握探究的方法;在教師的不斷鼓勵中,增強自身的學習自信心。本文針對探究型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上的應用展開了以下研究。
學生的內在情感是促使他們對新知識進行探究的思想保障,這是啟發他們思維能力的內在驅動力,也是培養他們數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傳統教學中,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探究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也相對比較低下。高中生在長時間接觸數學學科之后,逐步養成了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習慣,在問題的探究和知識的解答上表現也非常積極,他們對數學學科的內在規律也存在很強的好奇心。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將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相結合,最大化地提高他們的探究熱情,通過在課堂中為學生設疑,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能夠在思考問題中碰出火花,使其帶著積極的情感投入課堂探究活動中來,深入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數學學習的無限樂趣。
例如,在講“任意角的三角函數”一節時,筆者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在課堂導入環節設置了以下問題:“在學習了sin30°、cos30°、tan30°的值之后,那么同學們知道怎么求300°,30000°的三角函數值嗎?”學生在這個時候對問題產生了疑惑,此時,筆者提示學生利用課本知識,將三角函數的定義運用在此問題中進行思考,學生很快得出了答案。高中數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在問題情境中制造問題沖突,從而使他們的內在學習需求得到激發,并主動探究問題的“真相”,進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從實踐主義的角度來講,學生在親身實踐和動手操作中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能夠使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高中數學教師為學生創設探究情境,實則也是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利用實踐教學為學生模擬教學情境,引導他們尋求更有效的解題方法,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實踐操作過程中,從而使他們在動手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鍛煉,為其探究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講“兩角和與差的正切”這一知識點時,有這樣一個問題:“在山頂A地測量地面B點的俯角是b,在塔基C處測得D點的俯角為d,請根據鐵塔的高度求出山頂的高度。”在提出這一問題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利用“兩角和與差的正切”的知識點進行作圖,學生在學習小組內進行探究,并利用正切公式在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然后,筆者根據學生的探究結果,再引入新的知識。這樣一種“二次學習”的方式,一方面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掌握實踐探究的方法,充分凸顯他們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數學探究熱情。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這也使得教師在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高中數學教師在利用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建立師生間的良好情感基礎,并采用鼓勵式教學,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使他們在享受自身的學習成果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探究熱情,從而增強探究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講“平面向量”一節時,筆者就采用了鼓勵式教學法,在課堂鞏固環節,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對這節課的觀點和認識,并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究,在這一過程中,筆者針對表現良好的小組和成員給予了獎賞,對于表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努力在下次表現得更好。高中數學教師通過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能夠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使他們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時,增強對數學學科的熱愛之情。另外,評價機制在探究教學中的運用,還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使他們在競爭的氛圍下,自我思辨能力得到鍛煉,這也是提高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總之,高中數學教師在運用探究型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抓住數學學科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他們的探究潛能。此外,還要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者身份,為學生傳授正確的探究方法,從而使其在不斷解決問題和實踐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探究型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為新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使得教學目標不僅僅只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上,更加注重學生情感和態度的樹立,這一教學方法能夠優化數學教學結構,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推動數學新課改教學進程。